[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2808.3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4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仁;张研;帕提曼热扎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凯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6;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循环冷却水用高效冷却塔。
背景技术
在工业技术领域中,一般都会利用循环冷却水来对大型的工业设备进行冷却处理或者在中央空调中通过循环冷却水对室内进行降温。当冷水与设备完成热交换后,通过水管将高速热水送入冷却塔,在冷却塔内完成热交换后再将已经冷却的水通过出水管送回制冷设备进行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设置在冷却塔顶端的风扇不断工作,制造出大量的风自下而上地吹向水,实现水的散热。
例如对空调系统而言,自冷却塔出来的冷却水被降低的温度如果能够做到下降1℃,对于空调系统的主机效率的提高是会产生正面效果的。诸如自空调主机出来的待冷却水温度为37℃左右,而传统的冷却塔能够做到将冷却水降温至32°左右,如果能够进一步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则空调主机在耗能上会进一步降低,由于空调主机是高耗能的设备,不符合当前节能的发展趋势。同样的是,发电系统对于供给的冷却水的水温也直接影响到能耗高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增长管道的长度从而增加循环水的循环冷却时间从而降低循环水的温度,但是增长管道增大了冷却塔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低温冷却水降温难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冷却塔,包括塔体1,在塔体1内上端设有出风口并吊设有风扇2,在风扇2下方设有喷淋装置3,喷淋装置3的中间设有进水管,在喷淋装置3下方设有填料层4,喷淋装置3的外部连接制冷设备10,所述填料层4下设有集水区5,集水区5的底部设置道水管6,道水管6内部安置有温度传感器7,道水管6下端连接有两分流端口8和9,第一分流端口8连接制冷设备10冷却水的输入端,制冷设备10 的输出端连接喷淋装置3,第二分流端口9直接连接喷淋装置3。
所述连接均为通道密封连接。所述冷却塔还包括有备用水箱11,备用水箱11连接在制冷设备10上。所述冷却塔还设有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7电连接到控制模块,第一分流端口8和第二分流端口9与道水管6相连接端头设有阀门12和13,控制模块连接控制阀门的开启关闭。所述塔体1为上下直径相等的空心圆柱体或空心长方体。所述喷淋装置具有喷头、位于通道内且作为冷却源的水、将水提升至喷淋模块进行喷淋的水泵以及喷淋管道,其中喷头为可旋转喷头。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积极效果:本方案中喷淋装置中使用的可旋转喷头,使得冷却水喷洒更加均匀有助于散热;道水管和分流口的使用分离了达标冷却水和继续循环冷却水,保证了进入制冷设备的水都是低温水,提高了制冷设备的能效比,同时保证了冷却塔正常的制作成本;本方案中备用水箱的设置防止了已冷却水短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是新型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为塔体,2为风扇,3为喷淋装置,4为填料层,5为集水区,6为道水管,7为温度传感器,8为第一分流端口,9为第二分流端口,10为制冷设备,11为备用水箱,12为第一阀门,13为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冷却塔,包括塔体1,塔体1可以是一个由壳体围护而成且供待冷却水冷却的腔体,在塔体1内上端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下端安装有风扇2带走塔体1中的热风,在风扇2下方设有喷淋装置3,喷淋装置3的中间设有进水管,在喷淋装置3下方设有填料层4,喷淋装置3的外部通过管道连密封接制冷设备10,其中塔体1为上下直径相等的空心圆柱体或空心长方体,使得塔体1 内经过热交换后带有热量的风能够迅速排出塔体1 体外,塔体1内不会形成热气回流现象,最终实现冷却塔冷却水的低阻力与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凯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凯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28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装结构及其制法
- 下一篇:一种沟槽型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