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共模噪声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2180.7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5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大森吉晴;石田成白;新海淳;市原健志;植野兼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H01F38/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韩聪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滤波器 | ||
1.一种共模噪声滤波器,具备:多个绝缘体层;被形成于所述多个绝缘体层的第1、第2线圈以及与地线连接的金属层;和由所述多个绝缘体层、所述第1、第2线圈以及所述金属层构成的层叠体,
由螺旋状的第1线圈导体以及第2线圈导体构成所述第1线圈,并且由螺旋状的第3线圈导体以及第4线圈导体构成所述第2线圈,从上部起按照所述第1线圈导体、所述第3线圈导体、所述第2线圈导体、所述第4线圈导体的顺序依次进行层叠,进而使所述第1线圈导体和第3线圈导体磁耦合来形成第1共模滤波器部,使所述第2线圈导体和第4线圈导体磁耦合来形成第2共模滤波器部,将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部和第2共模滤波器部串联连接,且在所述第1线圈导体的上方或者所述第4线圈导体的下方形成有所述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其中,
在所述层叠体的表面具备与所述第1~第4线圈导体分别连接的第1~第4外部电极,在所述第1、第3外部电极和所述第2、第4外部电极之间形成有静电通过部,该静电通过部通常作为绝缘体发挥功能,若被施加规定以上的电压则被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其中,
在所述第1线圈导体的上方以及所述第4线圈导体的下方的两方形成有所述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其中,
使所述第3线圈导体与所述第2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长于所述第1线圈导体与所述第3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2线圈导体与所述第4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
5.一种共模噪声滤波器,具备:多个绝缘体层;被形成于所述多个绝缘体层的第1、第2线圈以及与地线连接的金属层;和由所述多个绝缘体层、所述第1、第2线圈以及所述金属层构成的层叠体,
由螺旋状的第1线圈导体以及第2线圈导体构成所述第1线圈,并且由螺旋状的第3线圈导体以及第4线圈导体构成所述第2线圈,从上部起按照所述第3线圈导体、所述第1线圈导体、所述第2线圈导体、所述第4线圈导体的顺序依次进行层叠,进而使所述第1线圈导体和第3线圈导体磁耦合来形成第1共模滤波器部,使所述第2线圈导体和第4线圈导体磁耦合来形成第2共模滤波器部,将所述第1共模滤波器部和第2共模滤波器部串联连接,且在所述第3线圈导体的上方或者所述第4线圈导体的下方形成有所述金属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其中,
在所述第3线圈导体的上方以及所述第4线圈导体的下方的两方形成有所述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模噪声滤波器,其中,
使所述第1线圈导体与所述第2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长于所述第1线圈导体与所述第3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2线圈导体与所述第4线圈导体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218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