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爆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5917.2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4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飞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1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姜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爆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具体是一种新型防爆锂离子电池,属于电子产品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可携式电子产品的首选电池。这种电池容量密度高、价格具竞争力,预计未来几年仍将是市场主流。但是锂电池却一直潜藏着爆炸的危险。由于应用愈来愈广,爆炸事件也就层出不穷。其实,透过正确的电池系统设计及电芯等级判定,锂离子电池是可以做到非常安全的。锂离子电池特性锂是化学周期表上直径最小也最活泼的金属。体积小所以容量密度高,广受消费者与工程师欢迎。但是,化学特性太活泼,则带来了极高的危险性。锂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时,会与氧气产生激烈的氧化反应而爆炸。锂电池芯过充到电压高于4.2V后,会开始产生副作用。过充电压愈高,危险性也跟着愈高。后续的锂金属会堆积于负极材料表面,使正负极短路。有时在短路发生前电池就先爆炸,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防爆锂离子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爆锂离子电池,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结构紧凑,循环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优点,通过防爆阀以及排气孔维持电池内部的压力大小,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防爆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接线柱、PTC元件、垫片、电池外壳、绝缘板、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负极引线、隔膜板、防爆阀和排气孔;所述正极接线柱安装在电池外壳顶部且正极接线柱内部安装防爆阀;所述正极接线柱与防爆阀之间开设排气孔,并且防爆阀与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内部的正极材料连接;所述正极材料与正极接线柱之间设置PTC元件,并且正极接线柱与正极材料边缘处通过垫片连接;所述电池外壳内部填充负极材料,并且负极材料内表面与正极材料外表面设置隔膜板。
进一步,还包括负极引线,所述负极引线与电池外壳内部的负极材料连接。
进一步,所述负极引线粘附在负极材料边缘,并且负极材料与正极材料之间与隔膜板紧密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设置在电池外壳与正极材料之间。
进一步,所述电池外壳为圆柱形结构或者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正极接线柱与外壳连接处为圆弧形结构,并且正极接线柱凸出与外壳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防爆锂离子电池充满电时的终止放电,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无公害,无记忆,无污染等优点,并且该种新型防爆锂离子电池结构紧凑,循环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自动释放压力,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极接线柱、2-PTC元件、3-垫片、4-电池外壳、5-绝缘板、6-正极材料、7-负极材料、8-负极引线、9-隔膜板、10-防爆阀、11-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新型防爆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接线柱1、PTC元件2、垫片3、电池外壳4、绝缘板5、正极材料6、负极材料7、负极引线8、隔膜板9、防爆阀10和排气孔11;所述正极接线柱1安装在电池外壳4顶部且正极接线柱1内部安装防爆阀10;所述正极接线柱1与防爆阀10之间开设排气孔11,并且防爆阀10与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4内部的正极材料6连接;所述正极材料6与正极接线柱1之间设置PTC元件2,并且正极接线柱1与正极材料6边缘处通过垫片3连接;所述电池外壳4内部填充负极材料7,并且负极材料7内表面与正极材料6外表面设置隔膜板9。
作为本使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还包括负极引线8,所述负极引线8与电池外壳4内部的负极材料7连接;所述负极引线8粘附在负极材料7边缘,并且负极材料7与正极材料6之间与隔膜板9紧密连接;还包括绝缘板5,所述绝缘板5设置在电池外壳4与正极材料6之间;所述电池外壳4为圆柱形结构或者为矩形结构;所述正极接线柱1与外壳4连接处为圆弧形结构,并且正极接线柱1凸出与外壳4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飞,未经李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59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入环机
- 下一篇:电池组和电池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