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火灾模拟实验的烟气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4420.9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0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钟委;梁天水;李兆周;端木维可;李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火灾 模拟 实验 烟气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灾安全实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火灾模拟实验的烟气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隧道火灾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1年10月24日上午,瑞士圣哥达隧道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共造成了11人死亡。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隧道发生特大火灾,导致198人死亡,147人受伤。由于隧道环境的封闭性和逃生救援的困难性,隧道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隧道火灾研究中,包括火灾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三大类。其中,火灾模拟实验包括全尺寸模拟和小尺寸模拟。由于全尺寸火灾实验费用昂贵,实验场地限制多,因此小尺寸实验是研究隧道火灾直接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比如说:国外Wu(2000年)利用小尺寸实验台研究了隧道火灾中抑制烟气逆流临界风速的大小;Kurioka(2003年)利用小尺寸实验台研究了隧道火灾在不同纵向风作用下最高温度大小;国内纪杰(2012年)利用小尺寸实验台研究了隧道火灾中竖井排烟效率的影响因素;毛军(2010年)利用小尺寸实验台研究了隧道内着火时火焰顶棚射流的温度特性。
在进行隧道火灾小尺寸模拟实验时,科研人员往往直接燃烧煤油和汽油作为火源,然而此类燃料价格昂贵,产生的烟气过黑,严重污损实验台,不利于实验的连续进行。此外,科研人员还利用工业酒精等洁净能源作为燃料,虽然此类燃料价格相对较低,但是燃烧产生的烟气过小,不利于观察烟气流动形态,因此,还需要额外燃烧烟饼、烟雾弹等增强烟气效果。
烟饼、烟雾弹的价格也比较昂贵,产生的烟气腐蚀性强,对实验台和实验人员的健康损害较大。在实验台内燃烧烟饼、烟雾弹时,由于燃烧产烟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温度过高,达到了60℃以上。因此,实验时利用此烟气影响了隧道内的温度场,速度场等流场,导致实验误差变大,严重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隧道火灾模拟实验的烟气发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隧道火灾模拟实验误差大、准确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火灾模拟实验的烟气发生装置,包括排烟管,排烟管底部侧壁上铰接有通风板,通风板上方设有入料口挡板,入料口挡板也铰接在排烟管上,排烟管内部设有通风网,通风网上方设有加热器,加热器上方设有燃烧床,燃烧床设置在入料口挡板下方,通风网设置在通风板上方,燃烧床上方还设有灭火板,灭火板铰接在排烟管内壁上,在排烟管的上方设有冷却器,冷却器上设有流量控制板,流量控制板铰接在排烟管内壁上。
所述冷却器为水冷却器,冷却器的入水口设置在上方、出水口设置在下方。
所述入料口挡板为耐高温钢化玻璃挡板。
所述排烟管上方为倒锥形,排烟管为具有竖型皱折的塑料软管。
所述冷却器为板翅式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利用锯末阴燃产烟量大、腐蚀性小的特点,通过本装置产生出温度低、腐蚀性小、流量和方向可调的稳定烟气。本实用新型节省实验原料,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产生的烟气对隧道内流场影响小,有利于提高隧道火灾实验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入料口挡板,2. 灭火板,3. 燃烧床,4. 加热器,5. 通风网, 6. 通风板,7. 冷却器,8. 入水口,9. 出水口,10. 流量控制板,11. 排烟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4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检测实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收集演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