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组件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3116.2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2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中;闫飞朝;胡益;刘志刚;周志伟;洪熊祥;林涛;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00 | 分类号: | H02S2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蔡继清;邱忠贶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电站是指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属国家鼓励的绿色能源项目。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各种灯具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
2013年12月4日,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光伏发电园区内的世界最大规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32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正式启动并网运行,利用水光互补性发电,从电源端解决了光伏发电稳定性差的问题。
光伏组件支架的作用是固定、支撑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目前“渔光互补”类型光伏电站常用支架是下部基础采用PHC管桩,上部支架通过立柱底板与管桩顶板焊接。同时,支架的斜撑、横撑通过抱箍固定在管桩顶部。该方案具有以下缺点:第一,支架底板与管桩顶板焊接必须在现场高空施焊,施工难度大,焊接质量难控制,焊缝防腐处理困难;第二,管桩顶部的抱箍靠前后两个螺栓紧固,施工质量难保证。如果抱紧力不足则会增加支架立柱的荷载,改变原有支架的受力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支架,其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支架,用于支撑多个 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檩条、横梁、斜撑、横撑、管桩、管桩顶板以及立柱,其中,所述檩条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管桩顶板固定于所述管桩上并通过螺栓与所述横撑连接,所述斜撑与所述横撑和所述横梁固定连接,以及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撑连接。
较佳地,所述管桩顶板和所述横撑设有螺纹孔,从而通过螺栓将所述管桩顶板与所述横撑连接。
较佳地,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边框,所述檩条与所述边框通过螺栓连接。
较佳地,所述多个光伏组件分成两行固定在所述光伏组件支架上,所述光伏组件支架包括4根檩条,其中,每2根檩条支撑1行光伏组件。
较佳地,所述立柱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横梁的中部,所述的立柱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横撑的中部。
较佳地,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较佳地,以及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撑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较佳地,所述檩条与所述钢结构支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不需现场焊接,可解决焊接防腐难题。
2,减少焊接的施工工序,加快现场施工。
3,减少支架构件的种类,方便工厂制造及现场材料管理。
4,节省支架用钢量,节省安装人工,可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光伏组件支架局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支架局剖图;以及
图3是安装了光伏组件的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支架局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术语说明:
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俗称太阳能电池板)由太阳能电池片组合在一起,并且把若干片封装在一个铝合金边框内,上面安装玻璃背面安装背板。整体称为光伏组件,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光伏组件支架:支撑固定光伏组件的钢结构支架。“渔光互补”类型的光伏电站常用支架下部基础采用PHC管桩,上部钢结构支架由三角形支架及纵向檩条组成,形状类似钢结构屋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支架1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光伏组件支架10包括横梁11、斜撑12、横撑13、立柱14、管桩15、管桩顶板16、以及檩条18。其中,横梁11与斜撑12和横撑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斜撑12与横撑13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檩条18通过螺栓连接到横梁11上。
管桩15的上端设有管桩顶板16,管桩顶板16固定到管桩15上。管桩顶板16设有螺纹孔,横撑13上与管桩顶板的螺纹孔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螺纹孔,从而通过将螺栓17插入横撑13和管桩顶板16的螺纹孔中而将横撑13牢牢固定到管桩上。立柱1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到横梁11和横撑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3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