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2883.1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袁蓓;杜白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52 | 分类号: | A61M5/52;A61M5/168;A61M5/17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保护器。
背景技术
由于有些病症的特殊性,需要进行的手术时间较长,且在手术进程中需要进行输液,但是一般情况下,病人手臂上的输液情况不能时刻的进行监控,这就导致有病人输液针出现跑针时,不能得到及时的监控,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病人长时间输液得不到监控且不能有效的进行病人手臂固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输液保护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输液保护器,包括底板、托臂体和托手体,托臂体为凹槽状部件,所述托臂体固设在底板上进行手臂的托护,托手体为凹槽状部件,托手体安装在托臂体的端部进行手部的托护。
具体的,所述的底板为由手臂到手部方向高度逐渐增高的弧状凹槽部件,托臂体为由手臂到手部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的弧状凹槽部件,底板与托臂体的凹槽口相背且沿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臂体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托手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绑带,第一绑带进行大臂的绑护,第二绑带进行小臂的绑护,第三绑带进行手部的绑护。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绑带的宽度大于第二绑带的宽度,第二绑带的宽度大于第三绑带的宽度,且第三绑带上设置压力传感器。
具体的,所述的托臂体的内面上设有按摩软垫,按摩软垫包括表面设置的多个凸起点和内部埋置的振动加热板。
还有,在设置托手体底板的端部安装红外血管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病人手臂、手腕和手背进行绑护,避免病人手臂的移动对输液针位置的影响,且通过手背上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手背是否跑针的监控;
(2)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和托臂板由手臂到手部的方向的厚度由薄变厚,更加的复合人体手臂和手部的形状,在放置时会更加的舒适;
(3)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器的前端还安装红外血管仪,可以通过红外血管仪对病人输液手背输液针周围的血管进行监测,将监测图像传递给医生,进行人工的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第一绑带、2-第二绑带、3-第三绑带、4-按摩软垫、5-托臂体、6-底板、7-托手体、8-红外血管仪、9-支架;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红外血管仪又叫静脉显示仪、红外显影仪、静脉穿刺静脉查找仪等,可选用江南医疗的型号为V1的台式红外显像仪。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保护器包括底板、托臂体和托手体,所述的底板为弧形的凹槽状部件,托臂体为弧形的凹槽状部件,所述托臂体的弧口背向底板的弧口固设在底板上,托手体安装在托臂体的端部进行手部的托护,上述装置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对病人的手臂进行所处位置的限制,避免手臂的移动带来的跑针的风险。
具体的,所述的底板为由手臂到手部逐渐增厚的弧状凹槽部件,托臂体为由手臂到手部逐渐变薄的弧状凹槽部件,底板与托臂体固定贴合连接,由手臂到手部的方向的厚度由薄变厚,更加的复合人体手臂和手部的形状,在放置时会更加的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臂体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托手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三绑带,第一绑带进行大臂的绑护,第二绑带进行小臂的绑护,第三绑带进行手部的绑护,通过对手臂三段的绑护使手臂和手部牢牢的放置在托臂体和托手体内,防止乱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绑带的宽度大于第二绑带的宽度,第二绑带的宽度大于第三绑带的宽度,且第三绑带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根据手臂上不同的受力位置设置不同宽度的绑带,节省材料,且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输液针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具体的,所述的托臂体的内面上设有按摩软垫,按摩软垫包括表面设置的多个凸起点和内部埋置的振动加热板,在长时间托护和绑护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按摩加热,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还有,在设置托手体底板的端部安装红外血管仪,可以通过红外血管仪对病人输液手背输液针周围的血管进行监测,将监测图像传递给医生,进行人工的监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2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鼻喉科喷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PICC置管固定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