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池三电极体系位置可调螺旋夹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1183.0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丽;柳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28 | 分类号: | G01N27/28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池 电极 体系 位置 可调 螺旋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测量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极调节夹紧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解池三电极体系位置可调螺旋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化学测量中,常采用三电极体系测量对工作电位进行精确控制,通常使用的三电极电解池种类有密封电解池、普通三电极电解池和超级密封电解池;其共同特点是:(1)采用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有机玻璃)等作槽体,使用聚四氟乙烯盖或橡胶盖;(2)在聚四氟乙烯盖上设置安装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径是相对于特定的电极设计的不易改变;(3)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的相互位置不可调整。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每次取放电极都将改变三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或相对位置,增加了重复的步骤,影响了实验的精确性;此外,一旦实验采用的电极种类需要更换或需要使参比电极尽量靠近工作电极表面时,现有的三电极电解池就不能满足新的实验方案要求,此时,就需要另行购买能安装不同种类电极的聚四氟乙烯盖或橡胶盖,以适应新的实验方案对“测量要保证足够的精度和足够快的测量速度”的要求。因此亟需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电极位置可调、可夹紧的装置,对推动电化学测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三电极体系测量中电极位置不可调节,增加实验过程中重复的操作步骤,不能满足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阻碍了电化学测量技术的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解池三电极体系位置可调螺旋夹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池三电极体系位置可调螺旋夹紧装置,包括参比电极、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三电极安装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电极安装盘是带有一定锥度的圆形安装盘,在所述三电极安装盘的盘心周围开设三条贯穿安装盘的半圆头槽,在所述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的外表面均缠裹有安装衬垫,在所述安装衬垫的外表面套设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下端置于所述半圆头槽中,所述安装螺栓的上端与夹紧螺母旋合连接,所述夹紧螺母拧紧在所述半圆头槽的上方。
所述三电极安装盘是由工程塑料制成锥度为1:10的圆形安装盘,三电极安装盘上表面直径大于其下表面直径。
所述三条半圆头槽尺寸规格相同,槽与槽互成120°夹角。
所述安装衬垫是由聚乙烯材质制成的开口式轴套结构。
所述安装螺栓为底部带有凸缘的轴套结构,在安装螺栓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半圆头槽的槽宽。
所述夹紧螺母的外部尺寸大于半圆头槽的槽宽。
所述半圆头槽的半圆圆心到三电极安装盘盘心的距离大于半圆头槽的半圆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解池三电极体系位置可调螺旋夹紧装置,利用衬垫、安装螺栓和夹紧螺母的相互作用来夹持电极,利用半圆头槽半圆中心至安装盘盘心间的距离来调节电极与电极之间的相对位置,结构简单、原理清晰、便于实现,减少了实验过程中因取放电极带来的重复性操作,提高了三电极体系测量的精度和速度,推动了电化学测量技术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圆形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参比电极1、工作电极2、夹紧螺母3、三电极安装盘4、安装螺栓5、安装衬垫6、辅助电极7、半圆头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电解池三电极体系位置可调螺旋夹紧装置,包括参比电极1、工作电极2、辅助电极7和三电极安装盘4,三电极安装盘4是带有一定锥度的圆形安装盘,在三电极安装盘4的盘心周围开设三条贯穿安装盘的半圆头槽8,在参比电极1、工作电极2和辅助电极7的外表面均缠裹有安装衬垫6,在安装衬垫6的外表面套设有安装螺栓5,安装螺栓5的下端置于半圆头槽8中,安装螺栓5的上端与夹紧螺母3旋合连接,夹紧螺母3拧紧在半圆头槽8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1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