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介入术血管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6880.7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5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张志醒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血管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术血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
而在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心脑血管手术治疗中,病变处的血栓或斑块碎片会脱落从而栓塞下游血管,影响远端血流和组织灌溉。目前,血管保护装置,大多采用伞形过滤器放置于病变处,可以收集病变处脱落的血栓或斑块碎片,从而防止远端栓塞。但是,这种伞形过滤器,其导丝与伞形滤网不同轴,导致体积大,操作不方便;同时,部分细小的血栓或斑块碎片未能收集,导致流入远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介入术血管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介入术血管保护装置,包括:
外导管;
抽吸导管,所述抽吸导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导管,所述抽吸导管的远端具有一抽吸口;
导丝,所述导丝穿设于所述抽吸导管内,且可在所述抽吸导管内自由滑动;
可膨胀网状球囊,所述可膨胀网状球囊设置于所述导丝的远端,且位于所述抽吸导管远端的延长线上,所述可膨胀网状球囊的释放状态为圆柱状。
优选地,所述可膨胀网状球囊包括支撑骨架及包覆在所述支撑骨架下半部分的滤网。
优选地,所述导丝的远端间隔设置有两个限位部,所述可膨胀网状球囊可滑动地设置于两所述限位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可膨胀网状球囊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示标。
优选地,所述外导管的远端的内壁设有第二示标。
优选地,所述抽吸导管的下端设有第三示标。
优选地,所述导丝的远端端部设有柔性导丝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术血管保护装置,采用可膨胀网状球囊,在使用时,将抽吸导管及导丝穿设在外导管中,并拉回导丝,使可膨胀网状球囊收缩在外导管中,再利用外导管将其送至病变位置后,取出外导管即可,此时,可膨胀网状球囊释放成圆柱状,支撑在病变的血栓上,如此,即可增大该位置的血流量,在放置一段时间后,通过血液流动即可逐渐溶解该处的血栓,恢复该位置的正常血流量。同时,该膨胀网状球囊也能够收集接触介入手术中血管内的血栓及斑块碎片。此外,还可以通过抽吸导管吸出血管内的部分血栓等,达到更好的血管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介入术血管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入术血管保护装置,包括外导管10、抽吸导管20、导丝30及可膨胀网状球囊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68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宫颈给药工具
- 下一篇:一种可控式胸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