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4318.0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2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鼎宜;李浩;沈武;吴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砂石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实验室,在准备混凝土原材料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对所用的砂石进行清洗,去除砂石表面和混入的微粉泥土等杂质。目前实验室主要清洗方式是对砂石浸泡冲刷或者铺放在地面上直接冲洗,由于这种清洗方式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清洗效果不好。在建筑工地施工时,砂石的清洗大多通过洗石机完成,现在通常使用的洗石机都是一些大型的清洗设备,使用和维修成本较高,且清洗时需要其他机械配合使用,操作繁琐复杂,能耗较多,不适合在建筑材料实验室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装置占地体积小,操作简便,易于维护,关键在于操作过程中能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在节约大量用水的同时却提高了砂石的清洗效率,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功能,满足了建筑材料实验室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底座和箱体组成,所述的底座是由中轴通过轴承与支座连接安装构成;所述的箱体由底部框架、侧板挡板和底板筛网组合安装构成,所述侧板与底部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板的内侧开有横向插槽和竖向插槽,所述挡板通过竖向插槽安装在两侧板之间,所述底板筛网通过横向插槽安装在两侧板之间,在所述的底部框架下方四角落处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支撑,在所述底部框架下方两端位置安装有脚踏,所述底部框架与中轴固定连接,所述箱体通过中轴可相对于底座左右摆动。
所述侧板外侧两端位置安装有箱体把手。
所述横向插槽设置在侧板内侧的下方位置,横向插槽的长度等于侧板的长度。
所述的竖向插槽设置在侧板内侧的两端位置,竖向插槽的长度等于侧板的高度。
所述挡板的厚度小于竖向插槽的槽宽,为提取式结构。
所述底板筛网的厚度小于横向插槽的高度,为抽取式结构。
所述的可伸缩支撑由外管、内管和紧定螺栓构成。
所述脚踏由弹簧和脚踏环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该装置在设计上采用跷跷板工作原理,通过箱体底部框架与中轴固定连接后,使箱体能够相对于底座作往复摆动;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装置占地体积小,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箱体底面的底板筛网为抽取式结构,可根据砂、石粒径的不同进行更换;箱体两端的挡板为可提取式,便于卸料;在箱体两端下方还装有带弹簧的脚踏环,该脚踏结构在箱体摆动过程中起到了缓冲作用,维持了箱体往复摆动的连续性;该装置不但不需要其他机械设备配合使用,而且在节约大量用水的同时还提高了砂石的清洗效率,关键还在于操作过程中能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功能,满足了建筑材料实验室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的侧板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座1、轴承2、挡板3、侧板4、可伸缩支撑5、箱体把手6、弹簧7、脚踏环8、底板筛网9、中轴10、横向插槽11、竖向插槽12、底部框架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实验室用砂石清洗装置,由底座和箱体组成,底座是由中轴10通过轴承2与支座1连接安装构成;箱体由底部框架13、侧板4、挡板3和底板筛网9组合安装构成,侧板4与底部框架13固定连接,在侧板4的内侧开有横向插槽11和竖向插槽12,挡板3通过竖向插槽12安装在两侧板之间,底板筛网9通过横向插槽11安装在两侧板之间,在底部框架13下方四角落处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支撑5,在底部框架下方两端位置安装有脚踏,箱体底部框架13的中部与中轴10固定连接后,箱体能够相对于底座作往复摆动。
如图2所示,底座由中轴10、轴承2和支座1连接安装构成;中轴10为光轴结构,中轴10的长度大于箱体的宽度;轴承2选用滚动轴承;支座为带孔支座;轴承2的内圈与中轴外表面形成过盈配合、支座孔内表面与轴承2的外圈形成过盈配合;中轴10通过轴承2相对于支座1作旋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4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