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虾高位养殖池塘吸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4211.6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3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姜松;喻达辉;邓正华;李晓兰;黄桂菊;范嗣刚;刘宝锁;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何秋林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高位 养殖 池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虾高位养殖池塘吸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池塘进行对虾养殖时,尤其是到了养殖中后期,虾的排泄物、代谢物、剩余的饵料以及塘底的废物往往会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在叶轮式增氧机的运转下,污染物会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流的方向在全塘转动。为保持水体的清洁,需要定时人工将漂浮在水面的污物捞去。捞去污物通常用的方法是在塘边用网捞将污物捞出塘外,或者是搭载浮船在全塘范围内用网捞进行污物的捞除工作。
现用的捞除污物的方法具有两个缺点:一是打捞时需要沿着全塘进行作业,费时费力;二是由于网捞具有网孔,捞除污物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快速去除对虾养殖水体中污物的吸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对虾高位养殖池塘吸污装置,包括吸污口、自吸泵、塑料排污软管、用于控制所述吸污口位置的控制杆,所述塑料排污软管连通所述自吸泵和所述吸污口,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吸污口的侧壁相连,所述吸污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池塘表面用于使池塘表面污物聚集的浮杆。
使用时,将浮杆固定在池塘表面的边缘,与塘壁成锐角,也可不固定在池塘边缘,浮杆与塘壁成锐角的一侧与水流方向相迎,水流流过时,水流中的污物由于受浮杆的阻挡,聚集在所述锐角内,此时,通过控制杆控制吸污口沿浮杆污物聚集的一侧移动,使污物和污物附近的部分水体在自吸泵的吸力下进入吸污口,通过塑料排污软管排出池塘。
作为所述吸污口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污口为碗状吸污口。
作为塑料排污软管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塑料排污软管内设置有钢丝支撑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吸污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吸污口漂浮于水面的浮筏,所述浮筏围绕所述吸污口的侧壁设置。
所述浮筏为泡沫浮筏。
所述浮杆由PVC管和两PVC堵头组成,所述两PVC堵头分堵于所述PVC管的两端,使PVC管内部形成一密闭的腔体。
所述PVC管的直径在120mm以上。
所述控制杆为竹竿或木棍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对虾高位养殖池塘中由于叶轮式增氧机的搅水作用、水流会沿着一个方向在池塘内流动的特点,设计浮杆,使随水流流动的污物由于浮杆的阻挡作用,最终都聚集在浮杆的一侧,此时,只需要开启自吸泵,控制吸污口即可快速的将污物排出,无需沿着全塘进行作业,省时省力,而且排污彻底;本实用新型将控制杆与吸污口固定,使人可以在岸上轻易的控制吸污口在水中的位置,操作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加工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吸污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吸污装置(控制杆未画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四台叶轮式增氧机1分位于高位养殖池塘0的四个端脚,使水流2顺时针流动。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对虾高位养殖池塘吸污装置包括浮杆、碗状吸污口8、自吸泵4、内部设有钢丝支撑圈的塑料排污软管5、用于控制吸污口8位置的控制杆6。
塑料排污软管5连通自吸泵4和吸污口8。围绕吸污口8的侧壁还设置有用于使吸污口8漂浮于水面的泡沫浮筏7。泡沫浮筏7的大小可根据吸污口8及塑料吸污软管5的重力进行调整,以使得吸污口8的进口距离水面2-5cm为宜。控制杆6与吸污口8的侧壁相连,通过铁丝固定,控制杆6可就地取材选择竹竿或木棍等都可。浮杆由PVC管3和两PVC堵头组成,两PVC堵头分堵于PVC管3的两端,使PVC管3内部形成一密闭的腔体。PVC管的直径在120mm以上。如图2所示,浮杆由绳子固定,设置在池塘表面,与水流方向成45°夹角,用于使池塘表面污物聚集。
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浮杆固定在池塘0表面的边缘,与塘壁成锐角,浮杆与塘壁成锐角的一侧与水流2相迎,水流2流过时,水流中的污物由于受浮杆的阻挡,聚集在浮杆与塘壁形成的锐角范围内,此时,开启自吸泵4,通过控制杆6控制吸污口8沿浮杆污物聚集的一侧移动,使污物和污物附近的部分水体在自吸泵4的吸力下进入吸污口8,最后通过塑料排污软管5排出池塘0,快速的去除污物,省时省力。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不应成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简单修改或者同等替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质情况下,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4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型充氧机
- 下一篇:家庭阳台养种共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