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4116.6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4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钟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亚玲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6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污水问题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的污水处理都是通过添加药物并不断搅拌,形成絮状沉淀物。问题在于搅拌的力度和方向对絮状沉淀物的影响。搅拌过多方向不一致会使絮状沉淀物重新又溶于水中;搅拌过少又不能很好的沉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水力作用达到很好的絮凝效果,同时节约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1、内筒2、滤网3、加药管4、进水管5、出水管6、排污管7。所述外筒1顶端封口;所述内筒2底端封口;所述外筒1罩在内筒2外;所述加药管4与进水管5相连;所述进水管5与外筒1外壁相连;所述排污管7连接于外筒1与进水管6对应的另一外壁;所述出水管6与外筒1顶端相连;所述滤网3在外筒1的内壁和内筒2的外壁从上至下均匀设置,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为能更好的沉淀絮状物,所述滤网3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外筒1和内筒2半径之差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外筒1直径与内筒2的直径差等于内筒2直径;外筒1顶端与内筒2顶端的距离为内筒2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去污药剂可直接由加药管4进入进水管5,然后进入内筒1在内筒1内混合,达到同时进行几种药剂的配置混合,然后通过滤网3反射往下折流,通过外筒1内壁和内筒2外壁上的滤网形成的水力作用完成混凝和絮凝,减小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利用水力作用进行搅拌省去搅拌装置,降低能耗,节约了成本,而且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所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1、内筒2、滤网3、加药管4、进水管5、出水管6、排污管7;所述外筒1顶端封口;所述内筒2底端封口;所述外筒1罩在内筒2外;所述加药管4与进水管5相连;所述进水管5与外筒1外壁相连;所述排污管7连接于外筒1与进水管6对应的另一外壁;所述出水管6与外筒1顶端相连;所述滤网3在外筒1的内壁和内筒2的外壁从上至下均匀设置,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滤网3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外筒1和内筒2半径之差的二分之一;所述外筒1直径与内筒2的直径差等于内筒2直径;外筒1顶端与内筒2顶端的距离为内筒2直径。
处理污水时,污水从进水管5进入混合加药管4加入的药剂到达外筒1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此时污水与药剂充分混合,由于污水不断注入,形成水力作用,将污水中的杂质沉淀,由于滤网3的阻挡作用下沉或吸附在滤网上,处理之后的水从出水管6溢出,一批污水处理完毕,打开排污管,排出絮状沉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亚玲,未经钟亚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4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乙胺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应急事故中有机污染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