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2504.0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6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修;李春玲;王青;丁杰;刘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玉修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C08F114/06;C08F2/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睢***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 聚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机械领域中用于化学合成的聚合釜,特别是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聚合釜是聚氯乙烯纤维生产装置中的核心设备,它的特性直接关系到纤维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
现有的聚氯乙烯聚合釜由釜体、搅拌器和装、卸料口构成。釜体上设有板状冷却水套,用于聚氯乙烯聚合过程中的热量交换,保证聚合反应温度。在搅拌轴上设有直板式搅拌桨叶,用于聚合物的搅拌,保证反应物料的充分接触,使聚合反应得以进行。搅拌轴安装在釜体外侧的动力电机上,用于提供搅拌动力。搅拌轴为实心金属体。在釜体内装有实体的导流板,用于搅拌时物料的导流。
上述的现有的聚氯乙烯聚合釜存在的缺点是:
首先,聚氯乙烯物料在聚合釜中进行聚合反应时所需的温度条件单纯靠设在釜体上的水套来完成,热传导接触面积小,传导效率低,聚合反应时间长;
其次,搅拌器的桨叶为直板结构,搅拌桨叶接触面积小,物料流动效率低,反应速度慢。针对现有聚氯乙烯聚合釜存在的上述问题;
还有,搅拌器的搅拌轴贯穿釜体处的密封效果差,容易出现渗漏等现象。
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的现有聚氯乙烯聚合釜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釜体、动力电机、减速机和搅拌轴,在所述釜体的上半球部分的外表面上增设有安装支座,所述的减速机和动力电机均固定在上述安装支座上,并且两者之间相传动配合,所述搅拌轴的主体位于上述的釜体内,并且其上端部密封贯穿上述釜体的上半球部分,并与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相联动,在釜体的下半球部分的内表面上设有底瓦座,所述搅拌轴的下端部活动式插入该底瓦座内,在上述的搅拌轴上传动套接有两层以上的三叶后掠式搅拌叶,在上述的釜体外侧壁上缠绕有半圆金属管,在上述的釜体内还设有螺旋状的内冷管,该螺旋状的内冷管位于搅拌轴的外周圈,并且其一端部密封贯穿釜体的侧壁形成循环水出口管接口,其另一端密封贯穿釜体的下半球部分形成循环水进口管接口。
上述中的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其结构中在釜体外侧壁上缠绕有半圆金属管,在上述的釜体内还设有螺旋状的内冷管,上述的半圆金属管与内冷管有利于提高聚合釜内部的聚氯乙烯物料的热量传递,保证聚合釜内的物料反应温度在最佳状态下运行。由于传热能力是影响聚氯乙烯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指标,因此上述技术改进点能够有效提升聚合釜的物料聚合效率。同时上述中搅拌轴上的搅拌叶采用三叶后掠式搅拌叶,降板强度、搅拌面积、剪切力和循环次数比较适中,有利于缩短物料的聚合时间。最后,上述结构中搅拌轴的下端部直接活动式插接在位于釜体的下半球部分的内表面上的瓦座内,无需贯穿釜体后再与底轴承连接,因此减少了搅拌轴与釜体两者的密封贯穿处,从而也就减少了聚合釜工作中出现的物料泄漏现象。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上述釜体内还设有釜体清洗装置,该釜体清洗装置主要由盘设在釜体内的进水主管以及圆周方向上均匀排设在进水主管上的喷淋支管组成,所述的进水主管的进水端口贯穿所述釜体的上半球部分,所述的喷淋支管上均开设有喷淋嘴。上述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中由于喷淋支管盘设在釜体的上部,因此当上述的釜体需要进行清洗时,喷淋支管上的喷淋嘴射出的水花能够均匀地喷洒至釜体内壁的每一处角落,清釜简单,无死角,解决了聚合釜的粘釜问题。
作为再进一步的技术改进,上述釜体的上半球部分的外表面上还设有与釜体相贯通的安全阀。上述的再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中当釜体内的介质压力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安全阀向外泄压,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中所提供的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其传热性能好、搅拌强度以及面积大,保证聚合釜内的物料反应温度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聚合釜的物料聚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所提供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2所提供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3所提供一种聚氯乙烯聚合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釜体1、动力电机2、减速机3、搅拌轴4、安装支座5、联轴器6、底瓦座7、三叶后掠式搅拌叶8、半圆金属管9、内冷管10、循环水出口管接口11、循环水进口管接口12、进水主管13、喷淋支管14、喷淋嘴15、安全阀1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玉修,未经杨玉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2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