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发热板无端子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1987.2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6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瑞森新型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528299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发热 端子 接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红外复合发热板结构,尤其是一种复合发热板无端子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远红外发热是通过远红外线与人体的细胞相作用,使皮下温度上升,微血管扩张的一种加热形式,除了取暖的作用外,还有保健养生的效用。远红外复合发热板是利用该原理的一种产品,包括内部设有发热膜的板体,用于铺设于室内底面或墙面,在寒冷的地区和气候提供室内的取暖,现有的远红外复合发热结构一般包括至少两层复合板,在两层复合板之间设置发热膜,由于发热膜工作发热需要连接电线来取电工作,所以现有的发热板的表面一般设有两个节点用于连接电线,而且节点上由于设有触点,所以造成发热板上位于触点的位置不平整,在安装时需要在安装平面上预留相应的空位来配合触点的安装,使得线路连接和发热板安装都较为不便,而且由于触点外露,存在漏电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发热板无端子接线结构,解决原有的接线结构所带来的线路连接、发热板安装不便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发热板无端子接线结构,包括基材板以及设于该基材板中的发热膜,所述的发热膜连接有导电线,所述的导线连接温度控制器,所述的基材板内设有一走线槽,所述的走线槽两端贯穿于基材板内,所述的导电线连接温度控制器预埋在走线槽中,由走线槽引出进入引线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引线槽的底部设有贯通基材板的万向孔。
优选地,所述的发热膜两侧设有沿发热膜边缘延伸的铜触片,所述的铜触片均连接有导线,所述的导线通过引线槽导出。
优选地,所述的导电线连接有温度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的导电线沿发热膜边缘连接至引线槽处。
优选地,所述的引线槽为一设于基材板的边角处的斜向槽,所述的引线槽两端贯穿于基材板上相邻的两个侧壁。
优选地,所述的发热膜为碳纤维发热膜,所述基材为桉木多层胶合板、定向刨花板、塑料胶板中的一种。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发热板无端子接线结构将导电线连接温度控制器由基材板内的走线槽引出到引线槽内,然后由引线槽两端引出,解决了传统发热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热覆盖等问题以及常规使用端子接驳所带来的容易漏电的危险,也解决了由于平整性不好而带来的安装操作不便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便利性,而且无外露触点,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材板、2-发热膜、3-导电线、4-走线槽、5-万向孔、6-铜触片、7-温度控制器、8-引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发热板无端子接线结构包括基材板1及设于该基材板1内的发热膜2,发热膜2连接有导电线3,导电线连接温度控制器7所述的基材板1上设有一走线槽4,所述的导电线3由走线槽4的引出进入引线槽8内。
由于在某些情况下,引线要接入到基材板的另一面进行连接,为了便于将导电线3引到基材板1的另一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引线槽8的底部设有贯通基材板的万向孔5。
在具体的电连接关系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发热膜2两侧设有沿发热膜2边缘延伸的铜触片6,所述的导电线3连接温度控制器7分别与铜触片6作为正负极连接并导出至引线槽8中。
由于导电线3需要在基材板1内部走线,为了不影响基材板1内部的平整性,本实施例中,导线槽和引线槽都是在板面开好凹槽方便预埋导电线和温度控制器所述的导电线3连接发热膜2两端由走线槽布设至引线槽8处。然后在基材板面贴合一层任何饰面板。
在走线槽4的具体形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引线槽8为设于基材板1的边角处的斜向槽,在实际的应用时,也可以设置其他结构的引线槽,例如,平行于基材板1的一条侧边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瑞森新型材料研究所,未经佛山市南海区瑞森新型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19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集热器
- 下一篇:电暖器碳纤维加热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