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餐桌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1359.4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0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赵福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福珠 |
主分类号: | A47B31/04 | 分类号: | A47B31/04;A47B3/06;A47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餐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桌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折叠餐桌。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数据库在2008年4月3日公开了名称为《折叠桌》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0710180877.3,一种折叠桌。该桌具有三条桌腿(10,20,30)和可折下的桌面(40),该桌在所述桌面折下时仍以其三条桌腿直立,并且所述桌腿在下部区域(I)中朝向所述桌面延伸到一起,本发明限定所述桌腿在上部区域(II)中朝向所述桌面倾斜地彼此叉开,所述三条桌腿中的两条(10,20)通过倾斜连接件接合到所述桌面,第三桌腿(30)包括下部件(31)和上部件(32),而所述上部件(32)包括所述第三桌腿的上部区域,该上部件可分离地接合到所述桌面,并且可相对于所述下部件转动。上述折叠椅的缺点是折叠后的体积较大,运输成本较高,同时由于体积较大,所占用的仓储空间也较大,所产生的存储费用也较高。针对上述缺点,有必要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折叠后体积较小的折叠餐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餐桌,它包桌面板、连接座、螺钉、铰接座、脚管、脚套,其特征是三个连接座固接在桌面板下,三根脚管与连接座相铰接;铰接座穿过脚管安设在脚管中部,并通过螺钉与脚管相铰接;脚管的下端设有脚套。
所述的铰接座上设有环形定位座、转接限位孔、铰接定位孔;所述的环形定位座设置在三组转接限位孔外,铰接定位孔设置在环形定位座外侧,并与转接限位孔的轴心贯通,脚管通过螺钉与铰接座上的铰接定位孔相铰接。
所述的脚管可以在铰接座上的铰接定位孔内在预设角度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脚管和连接座相分离,即可实现桌面板与脚管之间拆卸下来,三根脚管可以绕铰接座转动,使三根脚管成束状,使折叠后的体积变小,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适合作为室内、庭院等场合使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铰接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铰接座与脚管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铰接座与脚管转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倒置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三根脚管拆卸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三根脚管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折叠餐桌,它包桌面板1、连接座2、螺钉3、铰接座4、脚管5、脚套6,其特征是三个连接座2固接在桌面板1下,三根脚管5与连接座2相铰接;铰接座4穿过脚管5安设在脚管5中部,并通过螺钉3与脚管5相铰接;脚管5的下端设有脚套6。
参照图2,所述的铰接座4上设有环形定位座41、转接限位孔42、铰接定位孔43;所述的环形定位座41设置在三组转接限位孔42外,铰接定位孔43设置在环形定位座41外侧,并与转接限位孔42的轴心贯通,脚管5通过螺钉3与铰接座4上的铰接定位孔43相铰接。
参照图3,脚管5穿过铰接座4上的转接限位孔42,并通过螺钉3与铰接座4相铰接。脚管5与铰接座4相对垂直时,脚管5处于折叠状态。
参照图4,当脚管5绕螺钉3转动时,脚管5在铰接座4上的转接限位孔42顺时针转动,直至转接限位孔42限制了脚管5的转动角度,此时,脚管5与铰接座4的倾斜角度,即为脚管5展开后支撑桌面板1时的角度。
参照图5,拆卸时,需要先将桌子倒置后,即桌面板1放置在平面上,此时方便将脚管5从连接座2上拆卸。
参照图6,将脚管5分别从连接座2上拆卸下来。
参照图7,将三根脚管5分别绕螺钉3转动,直至三根脚管5都与铰接座4相垂直,此时,三根脚管5与铰接座4之间成束状,此时,体积变小,方便运输和携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福珠,未经赵福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13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