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流动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9743.0 | 申请日: | 2015-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5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汤寄予;高丹盈;齐新华;杨淑慧;曹明兰;曾德贵;徐俊娟;陈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0 | 分类号: | G01N11/00;G01N1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流动性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流动性测试装置,属于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或称工作性)是保证混凝土拌和物便于施工操作(拌和、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结构物的重要性能,反映的是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作用下易于流动的性能,取决于拌和物的稠度。和易性是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必须控制的基本性能,且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指标(对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包含可塑性、易修饰性、填充性、可泵性和稳定性等)。由于粘聚性和保水性很难直接测试,实践中只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辅以对其粘聚性和保水性的观察,然后根据测定和观察结果综合评价其和易性。
为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世界上曾开发了多种装置,如塌落度筒、流展度试验仪、重塑性试验仪、德国的流展度试验台、凯利(Kelly)球压试验仪、纳塞K-探针等。塌落度筒由于装置简单,且指标明确,故一直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现行混凝土塌落度筒由塌落度筒体、脚踏板和把手组成,一般有标准塌落度筒和加大塌落度筒两种尺寸。标准塌落度筒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测试,而加大塌落度筒适用于50mm~8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测试。标准塌落度筒的底面直径为200mm,顶面直径为100mm,高度为300mm;加大塌落度筒的尺寸为底面直径300mm,顶面直径150mm,高度450mm。
采用现行塌落度筒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测试时存在诸多不便。其一是必须至少两人才能完成测试工作,一人双脚踏住塌落度筒的脚踏板使其固定在测试底板上,另一人进行装料。其二是脚踏塌落度筒的人员必须手脚并用,装填流动度大的混凝土拌合物时,如稍有不慎,水泥浆体将洒落在双脚上并会弄脏裤子,有时用铁锨等工具装料时还可能碰伤操作人员,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使塌落度筒在底板上稳固不动,如踩踏不牢,会有拌合物从筒底流出。其三是在提起塌落度筒的过程中往往难以保证垂直度,使混凝土拌合物试样在垂落时受到了横向和扭力作用而产生倾斜,给试验结果带来了误差;而且在测试坍落度时常常需要一把尺子、一只塌落度筒和一只标杆,尺子的垂直度和标杆放置的水平度都将影响测试结果的精度,同时测试结果还受操作人员对塌落度筒提升速度及主观判断误差的影响。可见,现有混凝土坍落度测试方法虽然装置简单,但操作不便、测试效率低且不卫生、测试精度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能精准测试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流动性测试装置,包括底盘、塌落度筒定位机构、塌落度筒和测量机构。所述底盘主要由圆形扩展面板和环形支座组成,用于承托塌落度筒和混凝土拌合物试样、固定塌落度筒定位机构。所述塌落度筒定位机构由固定框架、活动框架和手柄组成,用于固定和提升塌落度筒。所述塌落度筒由塌落度筒体、把手和卡头组成,用于容纳混凝土拌合物试样。测量机构由塌落度筒定位机构的压紧杆和加载杆形成的测量尺组成,完成对混凝土拌合物塌落度和扩展度的测量。所述塌落度筒定位机构通过固定框架与底盘形成的轴承状结构进行滚动连接,塌落度筒定位机构在竖直向具有稳定的结构,水平向可绕底盘进行360度的旋转。所述活动框架与手柄滑动连接,提起或压下手柄可带动活动框架沿固定框架做上下移动。所述塌落度筒可通过把手和锁紧卡头固定在活动框架上,提起手柄可使塌落度筒固定在底盘的扩展面板中心以便装填拌合物,压下手柄可通过活动框架带动塌落度筒匀速提升使混凝土拌合物试样均匀流出,形成坍落或坍落扩展。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加载杆和压紧杆,加载杆和压紧杆上标有刻度线分别形成了塌落度测量尺和扩展度测量尺。通过加载杆塌落度测量尺相对固定框架主横杆的上下移动可测出混凝土拌合物试样的坍落度,通过压紧杆扩展度测量尺绕底盘的转动可测出混凝土拌合物试样的坍落扩展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9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