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蛎壳的钻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9601.4 | 申请日: | 2015-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3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艺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艺宾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21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蛎 钻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海蛎壳的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海蛎大名牡蛎,又名蛎黄或蚝、蚵,属贝类动物,纯雄无雌,故得状名(牡即公的意思)。海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具有重镇安神、潜阴补阳、软坚散结等特点。随着海蛎的食用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海蛎壳也随之堆积,而目前,海蛎壳的利用价值相对较低,海蛎壳并没有妥善的得到处理。海蛎,是一种可再生的贝类动物,人们可以利用海蛎壳重新育苗并养殖,从而不间断地生产海蛎。
现在海蛎的重新养殖主要是将海蛎壳串成一串,将其放到海里重新育苗,但是海蛎壳在成串之前需要将海蛎壳一个个的打孔,最后再用绳子将其串连起来。目前,人们在对海蛎的钻孔方式较为传统,主要是利用一只手将海蛎壳按在板上,另一只手握住用于钻孔的针体,运用手对针体的压力使得针体穿破海蛎壳而成孔。上述对海蛎壳的钻孔方式效率较低,且人们在钻孔时还需花费力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海蛎壳的钻孔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海蛎壳的钻孔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蛎壳的钻孔装置,包括底座、侧座、垫板以及顶板,所述侧座的底端与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垫板的一端与侧座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一端与侧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垫板以及顶板由下至上间隔地排布,所述顶板的底面设有上挂耳,所述垫板和顶板之间设有一活动杆,该活动杆的一端与侧座的后侧面可转动地连接,该活动杆的顶面设有下挂耳,其底面设有钻杆,该钻杆的底端为尖端,所述上挂耳和下挂耳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垫板在竖直方向上设有通孔,所述钻杆的粗细小于通孔的孔径,且该钻杆与通孔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在竖直方向上设有导向孔,所述活动杆的顶面设有导向杆,该导向杆的顶端穿过导向孔并延伸至顶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承接海蛎壳灰的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设有与手指的形状相适配的纹路。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将海蛎壳放置于垫板的通孔上,将海蛎壳的面朝上,一手固定住海蛎壳,另一只手向下按压活动杆,此时钻杆的尖端与海蛎壳接触,尖端在手的压力下可快速地穿破海蛎壳,从而完成钻孔动作。钻孔完成后,手松开活动杆,活动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准备下一个海蛎壳的钻孔。采用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省力,钻杆的尖端可快速对海蛎壳进行钻孔,钻孔效率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海蛎壳的钻孔装置,包括底座1、侧座2、垫板3以及顶板4。所述侧座2的底端与底座1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垫板3的一端与侧座2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4的一端与侧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垫板3以及顶板4由下至上间隔地排布,所述顶板4的底面设有上挂耳41。所述垫板3和顶板4之间设有一活动杆5,该活动杆5的一端与侧座2的后侧面可转动地连接,其另一端设有手柄51,该手柄51上设有与手指的形状相适配的纹路511,该纹路511的设计易于手的把持,且不易打滑。所述活动杆5的顶面设有下挂耳52,其底面设有钻杆6,该钻杆6的底端为尖端。所述上挂耳41和下挂耳52之间连接有弹簧7,所述垫板3在竖直方向上设有通孔31,所述钻杆6的粗细小于通孔31的孔径,且该钻杆6与通孔31对应地设置。
参照图1。所述顶板4在竖直方向上设有导向孔42,所述活动杆5的顶面设有导向杆8,该导向杆8的顶端穿过导向孔42并延伸至顶板4的上方,所述导向杆8的顶端穿过导向孔42使得活动杆5在下压时不会发生左右偏移,确保钻杆6向下运动时正对着通孔31。所述底座1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承接海蛎壳灰的容器9,当海蛎壳在钻孔时,其产生的灰会掉入容器9内,然后再统一清理,人们无需再进行打扫。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将海蛎壳放置于垫板3的通孔31上,将海蛎壳的面朝上,一手固定住海蛎壳,另一只手向下按压活动杆5,此时钻杆6的尖端与海蛎壳接触,尖端在手的压力下可快速地穿破海蛎壳,从而完成钻孔动作。钻孔完成后,手松开活动杆5,活动杆5在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准备下一个海蛎壳的钻孔。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艺宾,未经陈艺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9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卵孵化器水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人工鱼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