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线莲栽培穴盆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119364.1 申请日: 2015-02-28
公开(公告)号: CN204762625U 公开(公告)日: 2015-11-18
发明(设计)人: 邹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虎形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31/02 分类号: A01G3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400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金线莲 栽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线莲栽培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线莲栽培穴盆。

背景技术

金线莲为兰科开唇植物花叶兰属多年生珍稀中草药。民间使用范围较广,具有治疗百病之功效,素有“药王”、“金草”、“神药”、“鸟人参”等美称,被誉为南方的冬虫夏草,乃稀有野生山珍极品,价值非凡。自大唐列为贡品入朝,为历代皇宫专用御品。

《本草纲目》、《中华本草》、《本草拾遗》、《中药大辞典》、《福建药物志》、《中国经济植物志》、《浙南本草新编》等著名典籍均有金线莲的记载。金线莲富含多种黄铜、氨基酸、牛磺酸、甾醇、多糖、强心苷、微量元素等。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不断增强,随着金线莲的营养成分不断被发现,市场需求量正以相同的比例上升,金线莲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因市场金线莲货源短缺,国家大力提倡人工培育种植业和开发金线莲。

人工栽培金线莲主要分培养瓶培养幼苗和移栽两个环节,移栽时需要将幼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清洗并分栽到栽培基质中。由于金线莲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故而移栽时需模仿野生金线莲生长环境。但通用的栽培载具并非针对金线莲专门设计,对金线莲栽培适应性不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于金线莲栽培的金线莲栽培穴盆。

一种金线莲栽培穴盆,包括盆底及围覆于盆底周缘的侧壁,所述盆底和侧壁围覆形成栽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高度为10~15cm,所述盆底形成有凸起的分水肋,所述分水肋纵横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盆底由所述分水肋分隔形成多个子区域,各子区域内均均匀间隔设置有泄水孔,每一子区域内所述泄水孔所镂空面积占该子区域面积的15%~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水肋凸起高度为1~1.5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水孔呈圆孔状,孔半径为2~4cm,相邻泄水孔孔中心间距为8~15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盆底向下凸设有多个柱脚,所述柱脚下伸高度为5~10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盆底呈方形。

上述金线莲栽培穴盆,由于金线莲栽培基质质地疏松,颗粒粒径较大,采用10~15cm高的侧壁,既适于金线莲肉质根埋藏生长深度,又有利于储水透气;盆底设置有分水肋,有利于提高盆底储水均匀度,避免盆底因承载基质产生中部下凹变形而导致的基质储水不均,适于金线莲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金线莲栽培穴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中金线莲栽培穴盆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金线莲栽培穴盆,包括盆底110及围覆于盆底110周缘的侧壁120,所述盆底110和侧壁120围覆形成栽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0高度为10~15cm,所述盆底110形成有凸起的分水肋130,所述分水肋130纵横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盆底110由所述分水肋130分隔形成多个子区域,各子区域内均均匀间隔设置有泄水孔140,每一子区域内所述泄水孔140所镂空面积占该子区域面积的15%~25%。

上述金线莲栽培穴盆,由于金线莲栽培基质质地疏松,颗粒粒径较大,采用10~15cm高的侧壁120,既适于金线莲肉质根埋藏生长深度,又有利于储水透气。盆底110设置有分水肋130,各子区域的储水流动受阻碍,有利于提高盆底110储水均匀度,避免盆底110因承载基质产生中部下凹变形而导致的基质储水不均,适于金线莲生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水肋130凸起高度为1~1.5cm。如此,既实现了对盆底110储水流动的阻碍,又不至于将基质完全隔开而阻碍金线莲根部生长,进一步适于金线莲栽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水孔140呈圆孔状,孔半径为2~4cm,相邻泄水孔140孔中心间距为8~15cm。如此泄水透气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盆底110向下凸设有多个柱脚150,所述柱脚150下伸高度为5~10cm。通过柱脚150,所述盆底110隔空放置于放置台,有利于泄水透气,保持栽培腔的理想栽培环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虎形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虎形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9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