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屋顶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9132.6 | 申请日: | 2015-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5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光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E04D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4 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屋顶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屋顶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利用重力作用进行屋面雨水的排放,但是雨水的流态限制了雨水的排放效果,只能采用较大直径的排水管,同时使用大量的雨水管排放雨水,占据了建筑面积。利用重力排放雨水的缺点是,水平雨水管的安装需要具有一定的斜度,需要较多的雨水出水管,安装检修麻烦。近年来,虹吸现象在雨水排放系统中的应用非常普遍,而且解决了重力排放雨水的很多不便,提高了排放雨水的效果。因此,在现代建筑物雨水排放中,虹吸雨水排放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有的排水系统中,由于主体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当快速排水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等因素会对整个系统造成破坏,需要解决,为了使排水管道内的水流畅通,防止排水管道内的臭气进入室内,都必须将排水管道引出室外,为了保护水弯的水封,还必须安装辅助通气管道,这样安装可能对房屋排水系统造成一定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建筑屋顶无需安装辅助管道即可保证排水管道畅通和卫生洁具水封不受破坏,同时可以灵活调节排水速度,提高排水效率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屋顶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雨水斗设置在屋顶上方,雨水斗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的底端与悬吊管连接,连接管与悬吊管连接处设置自动吸气阀,悬吊管与立管之间通过弯管连接,立管与墙面通过固定装置连接,立管内部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设置在外部的电控增压泵连接。
作为优选,自动吸气阀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外壳外连通,出气口与悬吊管连通,外壳内设置圆环形阀座,圆环形阀座与进气口连通,圆环形阀座上方的外壳内设置浮球体。
作为优选,圆环形阀座与浮球体之间还设置密封环,浮球体上方设置吸气盖板,进气口设置在外壳下部,出气口设置在外壳上部。
作为优选,雨水斗包括底盘、防水夹圈和导流罩,底盘为漏斗形结构,底盘下部与圆管固定连接,圆管与连接管固定连接,底盘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水夹圈,且在防水夹圈与底盘之间设有密封圈,防水夹圈圆形边缘向上凸起,在防水夹圈的上表面设有周向布置的矩形凹槽,在防水夹圈上部固定有导流罩,导流罩为下部固定有周向布置的挡板,在导流罩的上部设有阶梯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吸气阀,建筑屋顶无需安装辅助管道即可保证排水管道畅通和卫生洁具水封不受破坏,自动吸气阀具有工作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耐用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设置压力传感器与电控增压泵连接,在屋顶大量积水时,可以自动灵活调节排水速度,提高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连接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吸气阀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斗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屋顶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斗1、连接管2、悬吊管3、立管4,雨水斗1设置在屋顶上方,雨水斗1与连接管2连接,连接管2的底端与悬吊管3连接,连接管2与悬吊管3连接处设置自动吸气阀5,悬吊管3与立管4之间通过弯管31连接,立管4与墙面通过固定装置6连接,立管4内部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与设置在外部的电控增压泵连接,雨水斗1包括底盘11、防水夹圈12和导流罩13,底盘11为漏斗形结构,底盘1下部与圆管14固定连接,圆管14与连接管2固定连接,底盘1上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水夹圈12,且在防水夹圈12与底盘11之间设有密封圈15,防水夹圈12圆形边缘向上凸起,在防水夹圈12的上表面设有周向布置的矩形凹槽,在防水夹圈12上部固定有导流罩13,导流罩13为下部固定有周向布置的挡板16,在导流罩13的上部设有阶梯孔。压力传感器7与电控增压泵连接,在屋顶大量积水时,压力传感器7感应压力触发电控增压泵以大功率运转,加快排水速度,反之,则减小排水速度,节约能量,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灵活调节排水速度,提高排水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光,未经王春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9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落水管
- 下一篇:一种带有土工布固定方环的蓄排型绿色屋顶种植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