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沟运输管道承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2783.2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7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陈雷;刘照国;孔德峰;王庭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管道 承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管沟内管道安装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工业、市政及民用建筑中各类介质管道管沟内施工时,管道运输大多是从管沟卸料口,作为运输管道的窗口,往往由于卸料口比较狭窄,遇到管径大的管道运输时非常耗时耗力。传统施工工艺采用起重设备将管道吊至管沟卸料口处,管沟内施工人员使用倒链用来配合起重设备控制管道的输送,倒链运行速度与起重设备的速度要一致,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沟通才能保障施工进度及人身安全。但是由于使用倒链进行施工,非常繁琐耗力,同时管沟内及管沟上的施工人员之间出现相互配合不够默契的时候,特别是在管道运输过程中,管沟内的人员要经常将身体探至卸料口处,与上面的施工人员沟通、配合,管道在起重设备的吊装过程中,易发生吊钩、吊具等脱落,伤害下面的施工人员。因此这种施工方法存在很多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管道运输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管沟运输管道承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改变以往传统工艺施工方法,管沟内施工人员无需与上面的施工人员进行配合,就能顺利的完成管道从卸料口的输送作业,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保障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沟运输管道承接装置,它包括:在管沟内行走的行走小车,行走小车底部设有车轮,行走小车上设一个L形的承接装置,承接装置由一个水平的底板和一个竖直的立板焊接而成,承接装置直角部位下部设支撑承接装置的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在行走小车的顶面上滚动,承接装置另一侧底部在行走小车顶面设有档板。
所述的管沟运输管道承接装置,所述行走小车的靠近挡板位置的侧面设有牵引点。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原理是,当起重设备将管道吊起至卸料口下方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承接装置对准管道口端,利用卷扬的拖动来缓解管道自由向下的惯性,逐步的松动卷扬,与起重设备配合,缓缓将管道送至管沟内。期间管道随着装置的运输,由管沟内的卷扬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对管沟内的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并且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管沟运输管道承接装置,它包括:在管沟内行走的行走小车1,行走小车底部设有车轮6,行走小车上设一个L形的承接装置2,承接装置由一个水平的底板和一个竖直的立板焊接而成,承接装置直角部位下部设支撑承接装置的滚动轴承3,滚动轴承在行走小车的顶面上滚动,承接装置另一侧底部在行走小车顶面设有档板4。
所述的管沟运输管道承接装置,所述行走小车的靠近挡板位置的侧面设有牵引点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2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卸料车上的卸料管
- 下一篇:一种高压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