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均衡营养定量配餐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2272.0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1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玲;衣喆;马宁;王黎明;张赓;吕忠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彭秀丽;尹学清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衡 营养 定量 配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均衡营养定量配餐盘,用以规范食堂的每日配餐及用餐者的取餐行为,建立均衡适量的用餐理念,是指导食堂营养配餐及消费者健康用餐的简便有效的工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同时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居民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的问题并存,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均衡与适量是营养学两大基石,但这两大原则过于笼统抽象,消费者很难直接应用这两大原则来指导日常膳食。
目前缺乏一种科学且简便的方法来帮助消费者在日常膳食中践行均衡与适量这两大营养学原则,现有的取餐盘都无法将取餐种类多样化和适量取餐等合理饮食的理念直观的展示给消费者,难以直接指导消费者正确取餐、建立取餐定量概念的功能。
中国专利文献CN 202211486公开了一种定量餐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设有第一蔬菜盘凹槽、第三蔬菜凹槽、主食凹槽和肉类凹槽,第一蔬菜盘凹槽和第三蔬菜凹槽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一蔬菜盘凹槽和第三蔬菜凹槽对称设置,第一蔬菜盘凹槽和第三蔬菜凹槽之间设有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第二蔬菜凹槽,主食凹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主食凹槽设置在盘体上靠近第二蔬菜凹槽的位置上,肉类凹槽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肉类凹槽设置在盘体上靠近主食凹槽的位置上;所述肉类凹槽、主食凹槽和第三蔬菜凹槽的斜边在同一直线上,工作时,将不同种类的饭食分类盛放,并且做到定量,可以提醒使用者定量取餐。
上述专利文献中所展示的餐盘(简称为“三角餐盘”),虽然拥有固定形状与大小的餐格,但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三角餐盘只是固定了每个餐格的体积,却没有说明体积是如何得到的,也就没有营养学指导意义;三角形餐盘的餐格没有指示,格子与格子很难区分;三角形餐盘没有进行取餐测试,难以说明餐格设计体积与使用者实际盛取体积的关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中国居民每日平均膳食营养均衡的问题,实现定量均衡饮食和健康膳食,预防与能量过剩、营养素失衡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衡营养定量配餐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均衡营养定量配餐盘,包括盘体,其上设有肉菜区、素菜区、副荤区和主食区四个容积区,所述肉菜区、素菜区、副荤区和主食区中均设有菜品标识,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125~147cm3;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88~103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52~179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27~150cm3。
每个所述的容积区的内壁上均设有用于标识小号餐量的浅棱,到达所述浅棱位置时各容积区的容积分别为:所述肉菜区的容积为124cm3,所述素菜区的容积为87cm3,所述副荤区的容积为152cm3,所述主食区的容积为127cm3。
所述的肉菜区的菜品标识为方形,所述素菜区的菜品标识为三角形,所述副荤区的菜品标识为三角形和方形,所述主食区的菜品标识为圆形。
所述的菜品标识设置于所述容积区的底部或其内壁上。
所述的盘体呈水滴状,其上成型有托盘,所述盘体的长宽高尺寸为:(35.6~36.6)*(27.7~28.7)*(3.25~4.25)cm,厚度为:2~4mm;所述肉菜区的长宽高尺寸为(10.9~14.9)*(9.2~13.2)*(2~4)cm,表面积为103~123cm2;素菜区的长宽高尺寸为(9.7~11.7)*(9.2~11.2)*(2~4)cm,表面积为74~80cm2;副荤区的长宽高尺寸为(12.8~16.8)*(11.2~15.2)*(2~4)cm,表面积为130~150cm2;主食区的长宽高尺寸为(10.6~14.6)*(9.27~13.7)*(2~4)cm表面积为105~117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未经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2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