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抛丸机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0137.2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0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军;赵伟;周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B01D46/02;B01D46/04;B01D46/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8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丸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金属件表面处理的抛丸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抛丸机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利用喷丸装置喷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通过一种或多种砂料来打击金属的表面,消除金属表面的一些附着物,如铁锈,或通过抛丸碰击来获得一个特定的表面层。抛丸介质可以是各种规格的砂,碳化硅颗粒、小钢球等。
现有的一种抛丸机,其结构为,包括一个箱体结构的抛丸机工作室,抛丸机工作室一侧正对室内设置有喷丸装置,抛丸机工作室内腔上方设置有用于悬挂工件的悬挂机构,下方设置有弹丸收集机构和下砂箱,弹丸收集机构能够收集抛丸机工作室内掉落的弹丸并送至下砂箱内,抛丸机工作室上方设置有上砂箱,下砂箱和上砂箱之间设置有提升装置并能够将下砂箱的弹丸提升至上砂箱内,上砂箱和喷丸装置之间连接有输送管道。
这样抛丸机使用时,待处理的工件悬挂置于抛丸机工作室内,然后喷丸装置喷出弹丸对工件进行表面处理。掉落的弹丸经弹丸收集机构进入到下砂箱中,然后经提升装置由下砂箱输送存储于上砂箱内,然后通过管道传送至抛丸机的喷丸装置实现循环。
这种现有的抛丸机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弹丸在反复循环利用的过程中,会不断磨损破碎变细,当部分弹丸磨损变细后,喷丸表面处理时撞击力度减小,导致不能达到要求的表面处理效果;同时表面处理时会撞击掉工件表面的一些氧化皮等细碎杂质,混杂在弹丸中,也会降低表面处理效果。同时,这些小直径的弹丸和杂质非常容易造成管道堵塞,一旦堵塞,则需要将抛丸机停机并拆卸管道等进行疏通,影响抛丸机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解决此缺陷是靠定期将弹丸取出后进行筛除出小直径的弹丸和渣杂。但这种方式一来比较麻烦,二来属于事后处理,不具有及时性。
另外,抛丸机在工作时,撞击工件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容易影响工件表面处理效果且粉尘外泄后降低了环境卫生性。部分抛丸机中,会增加一个简单的过滤器采用过滤的方式进行除尘,但除尘效率较低且需要经常清洗更换滤芯导致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快速地清除灰尘的抛丸机除尘装置,使其具有除尘快捷高效,避免堵塞等特点,提高装置的喷丸处理效果和效率,提高使用寿命和卫生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抛丸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一个除尘箱,所述除尘箱通过吸尘管道和抛丸机工作室上端顶部连通,所述吸尘管道上设置有吸尘风机,所述除尘箱内部设置有多个除尘布袋,除尘箱顶部设置有向上的出风管道并使得风流需要经过除尘布袋从出风管道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靠吸尘风机将抛丸机工作室内撞击产生的灰尘吸出,在除尘箱内靠多个除尘布袋实现除尘,极大地保证了除尘效果和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吸尘管道连接在除尘箱一侧下端位置,所述除尘箱中部位置设置有隔板,所述除尘布袋主体位于隔板上方,隔板远离吸尘管道一端和除尘箱内壁之间留有通风间隙,所述隔板下方的除尘箱空间内从吸尘管道一端到通风间隙一端之间的位置间隔并上下错位设置有多块沿竖向布置的绕流挡板。
这样优化后,隔板将除尘箱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除尘布袋位于上部,在下部设置了绕流挡板,使得夹杂了灰尘的风流进入到除尘箱后,需要经过绕流挡板,会和绕流挡板产生绕流、撞击等,进而使得颗粒较大的灰尘会在隔板下方先沉降下来,颗粒较细的灰尘才通过通风间隙进入到除尘箱上部并靠除尘布袋过滤,这样对灰尘进行区别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颗粒灰尘对除尘布袋的冲击,提高对除尘布袋的保护效果,延长了除尘布袋的使用寿命,且使得除尘布袋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避免除尘时受大颗粒灰尘撞击振动的干扰,保证了分离除尘效果。
进一步地,隔板设置有通风间隙一端向下倾斜设置,这样靠除尘布袋除尘累积的灰尘可以从隔板上下滑到隔板下方,利于灰尘的收集处理。
作为优化,位于上部的绕流挡板上端和隔板固定,位于下部的绕流挡板下方还对应设置有一个集灰抽屉。
这样,方便除尘箱内灰尘的收集处理。
作为优化,所述集灰抽屉和位于下部的绕流挡板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漏斗,位于下部的绕流挡板下端和漏斗上端面连接。
这样,漏斗的设置,不仅仅方便将收集的灰尘引导入集灰抽屉内,同时更重要的时漏斗的存在能够将隔板下方的风流和集灰抽屉之间隔离,避免风流将集灰抽屉内的灰尘扬起,导致降低了除尘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0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