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砂浆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8637.2 | 申请日: | 2015-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5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于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B28C5/4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浆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浆混合领域,特别是涉及砂浆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行业中,砂浆是最基础的建材,在具体作业中,砂浆混合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然而,在天气较冷时,对砂浆进行搅拌混合需要开足马力以克服砂浆的僵硬状态,并且,即使能够开启搅拌,砂浆也混合不均匀,砂浆混合效果不达标,建筑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砂浆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砂浆搅拌装置,它包括壳体和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由搅拌轴、固定在搅拌轴上的固定架和多个搅拌板组成;所述的搅拌板呈折线形分为导向搅拌部和位于导向搅拌部两边的加热刃部;所述的加热刃部垂直于固定架;所述的搅拌板的导向搅拌部固定在固定架上;相隔的两个搅拌板之间形成砂浆流动通道;所述的搅拌板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片;固定在固定架末梢的搅拌板的一边的加热刃部的末端靠近壳体。
所述的壳体由外保护层和内保护层组成;所述的外保护层和内保护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工作原理:对僵硬状态的砂浆进行搅拌时,首先开启加热,再开启搅拌桨,搅拌板的加热刃部借由本身的刀刃很容易的切入到砂浆中;此时,一直保持加热状态,在加热刃部不断切入的过程中,整个搅拌板对砂浆也不断加热,使得砂浆进行软化,使得搅拌桨能够更好的在砂浆中旋转,然后,关闭加热,将搅拌桨正转一段时间,然后,反转一段时间,反复循环,使砂浆沿砂浆流动通道通过导向搅拌部的导向作用在向外挤压和向内扩挤压的交替过程中混合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砂浆搅拌装置,在搅拌桨上采用多个呈折线形的搅拌板的设计,并在搅拌桨上设置加热刃部并内置加热片,使得对僵硬状态的砂浆进行搅拌时,刃部可以更容易的切入到砂浆中,加热片则可很快软化砂浆,然后,以正反向交替旋转的方式,直接进行搅拌,使砂浆沿砂浆流动通道通过导向搅拌部的导向作用在向外挤压和向内扩挤压的交替过程中混合均匀,整体结构十分简单,操作便捷,非常适合低温条件下的砂浆搅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砂浆搅拌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砂浆搅拌装置的搅拌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砂浆搅拌装置的搅拌板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砂浆搅拌装置的搅拌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砂浆搅拌装置的搅拌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砂浆搅拌装置的反向搅拌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搅拌桨,11-外保护层,12-内保护层,13-保温层,21-搅拌轴,22-固定架,23-搅拌板,231-加热刃部,232-导向搅拌部,233-加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砂浆搅拌装置,它包括壳体1和搅拌桨2;所述的搅拌桨2由搅拌轴21、固定在搅拌轴21上的固定架22和多个搅拌板23组成;所述的搅拌板23呈折线形分为导向搅拌部232和位于导向搅拌部232两边的加热刃部231;所述的加热刃部231垂直于固定架22;所述的搅拌板23的导向搅拌部232固定在固定架22上;相隔的两个搅拌板23之间形成砂浆流动通道;所述的搅拌板23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片233;固定在固定架22末梢的搅拌板23的一边的加热刃部231的末端靠近壳体1;所述的壳体1由外保护层11和内保护层12组成;所述的外保护层11和内保护层12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3。
本实施例的砂浆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僵硬状态的砂浆进行搅拌时,首先开启加热,再开启搅拌桨2,搅拌板23的加热刃部231借由本身的刀刃很容易的切入到砂浆中;此时,一直保持加热状态,在加热刃部231不断切入的过程中,整个搅拌板23对砂浆也不断加热,使得砂浆进行软化,使得搅拌桨2能够更好的在砂浆中旋转,然后,关闭加热,将搅拌桨2正转一段时间,然后,反转一段时间,反复循环,使砂浆沿砂浆流动通道通过导向搅拌部232的导向作用在向外挤压和向内扩挤压的交替过程中混合均匀。
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8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