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8521.9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牟强;吕岑;马颖;张麦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6 | 分类号: | G02B6/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隐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光纤技术的光学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隐形装置。
背景技术
隐形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军事科学和技术领域。在现代战争中,人们利用各种材料、方法等,对飞机、舰船、坦克以及军事侦察人员等进行各种隐性处理,包括电磁隐形、光学隐形等。就目前所涉及的设备、装置来看,普遍存在技术复杂、材料昂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学隐形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空心回转体以及缠绕在空心回转体上的紧密排列的多层光纤束,每层光纤束所在的平面与空心回转体的同一回转轴线垂直,每层光纤束由多个独立的光纤组成,每个光纤的两个端部相隔180度,且所述两个端部设置有棱镜或所述两个端部切削加工为背向空心回转体的斜面,第i+1个光纤的缠绕起始位置与第i个光纤的缠绕起始位置错开并且第i个光纤的两个端部与第i+1个光纤的两个端部分别紧邻排列,i=1,2,3,…,N-1,第N个光纤的一个端部与第1个光纤的一个端部紧邻排列,N为每层光纤束的光纤总数。
所述空心回转体为空心圆柱体或空心球面体。
组成每层光纤束的光纤采用编制或粘贴方式相互连接。
所述空心回转体采用塑料、金属或纤维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所述光学隐形装置,主要是利用光纤的传光特性,将光纤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依次对应的在空心回转体的回转曲面上(例如圆柱面或球面)上紧密排列,形成一个由光纤端部组成的回转曲面状阵列。观察者在这样的回转曲面前面看到的将是对应的回转曲面后方的景物,回转曲面所围空间内部为不可见,起到了隐形作用,且由于光纤端部紧密排布在回转曲面上,从任何与回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都可以得到同样的隐形效果,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背景均一的场景中实现隐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为圆柱面,2为光纤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光学隐形装置包括空心回转体(例如,空心回转体为空心圆柱体或空心球面体)以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缠绕在空心回转体上的紧密排列的多层光纤束,每层光纤束所在的平面与空心回转体的同一回转轴线垂直,每层光纤束由多个独立的光纤组成,每个光纤的两个端部相隔180度,且所述两个端部设置有棱镜或所述两个端部切削加工为背向空心回转体(向外)的斜面(由于光纤不易弯折,采用棱镜改变光路,方便光线的进入和输出光纤,或者,通过将光纤端部切削为向外的斜面,使光线可以方便进入和输出光纤),第i+1个光纤的缠绕起始位置与第i个光纤的缠绕起始位置错开并且第i个光纤的两个端部与第i+1个光纤的两个端部分别紧邻排列(紧邻排列是指棱镜或斜面沿空心回转体表面紧密排列,同时不相互遮挡),i=1,2,3,…,N-1,第N个光纤的一个端部与第1个光纤的一个端部紧邻排列,N为每层光纤束的光纤总数。组成每层光纤束的光纤采用编制或粘贴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空心回转体采用塑料、金属或纤维加工而成,起到支撑作用。
光纤是一种相对廉价的材料和器件,利用光纤的传光特性,将光纤端部组成阵列就可以实现图像的传输。以圆柱面型为例(球面也可实现),见图1以及图2,在塑料等材质制作的圆柱面上逐层缠绕光纤,图1中光纤端部经过切削加工,其中一层的缠绕过程为:在圆柱面上沿逆时针方向缠绕第一根光纤,记为光纤AA′,该光纤的端部A与端部A′相隔180度,且光纤AA′所在平面与圆柱面的回转轴线垂直,然后在圆柱面上沿所述平面所在位置继续缠绕光纤,例如在缠绕第二根光纤(记为光纤BB′)时,使端部B沿缠绕方向向后与端部A错开一个位置,并紧邻端部A的一侧,直至最后缠绕的一根光纤的一个端部与端部A的另一侧紧邻,缠绕在圆柱面上平面ABA′B′所在位置的所有光纤采用编制或粘贴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一层光纤束,组成光纤束的任意光纤的两个端部均相隔180度,沿圆柱面回转轴线方向逐层缠绕相同的光纤束,即可最终在圆柱面上形成相应形状的紧密排列的光纤端部的阵列。在这样的圆柱面前面的观察者,看到的将是对应的圆柱面后方的景物,圆柱面所围空间内部为不可见,起到了使所述空间内部物体隐形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8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