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氮气蓄能液压缸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7049.7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8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樊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硕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F15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0633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气 蓄能 液压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氮气蓄能液压缸。
背景技术
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液压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液压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视具体应用场合而定,其他装置则必不可少。
很多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有自身运动时其重量所产生重力势能,而这部分能量消耗是不必要的,是减少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械设备要在克服此能量损耗的同时完成工作。
氮气是稳定的惰性气体,在家电、家具、汽车等领域开始广泛使用。氮气弹簧体积小、弹力大、行程长、工作平稳,制造精密,使用寿命长(一百万次),弹力曲线平缓,以及不需要预紧等等,它具有金属弹簧、橡胶和气垫等常规弹性组件难于完成的工作。
但大型氮气弹簧系统制作难度大,精度高,成本高。
也就是说,无论单独使用氮气弹簧还是单独使用液压缸均会产生一定的弊端,不能做到最佳的节能、省力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气蓄能液压缸,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氮气蓄能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进出油孔和进出气孔;
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内,将所述缸体内部分隔为两个腔体;
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在所述缸体的一端伸出;
所述缸体内被所述活塞分隔的两个腔体中,设置有活塞杆的腔体为油腔,没有设置活塞杆的腔体为氮气腔;
所述进出油孔设置在所述缸体上,一端与所述油腔连通,能够给所述油腔供油和能够将所述油腔内的油排出;
所述进出气孔设置在所述缸体上,一端与所述氮气腔连通,能够给所述氮气腔供气和能够将所述氮气腔内的氮气排出。
进一步的,氮气蓄能液压缸还包括备用气缸;
所述备用气缸通过所述进出气孔与所述氮气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气缸为环状;
所述备用气缸套设在所述缸体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气缸上设置有灭火软管;
所述灭火软管通过手动阀与所述备用气缸连通,能够利用备用气缸内的氮气进行灭火。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用于隔离所述油腔与所述氮气腔。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高压油气封、两个支撑环和两个纳污环;
两个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高压油气封的两侧;
所述纳污环设置在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高压油气封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体之间设置有高压油封。
进一步的,氮气蓄能液压缸还包括防爆阀;
所述防爆阀与所述氮气腔连通,用于防止氮气压缩后高温爆炸。
进一步的,所述防爆阀为泄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缸体远离所述油腔的一端设置有吊耳;
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氮气蓄能液压缸,采用了将缸体内的两个腔室分别设置为不同的介质,一个为液体的液压油,一个为气体的氮气,也就是将液压缸和氮气缸合并为一个缸体,既实现了原有的功能,又降低了整个装置的体积。将活塞杆附加在设备上,将缸体设置在设备的底座上,通过氮气腔给油腔提供推动力,整个装置不使用设备的发动机的动力,从而实现在不消耗设备功率的情况下,增加了设备的举升力,进一步增加了工作效率及工作半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氮气蓄能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氮气蓄能液压缸的备用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氮气蓄能液压缸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吊耳 2:活塞杆 3:进出油孔
4:油腔 5:活塞 6:氮气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硕,未经樊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70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