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埋入分离式混凝土降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5851.2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1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贾彦龙;白永前;巩天真;郑芸;贾烁华;曹瑞东;卢彬彬;刘琼;常积玉;赵毅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大学;山西多源电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E04G21/2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张宏 |
地址: | 030013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埋入 分离 混凝土 降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施工装置,特别是一种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的降温器。
背景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水泥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冬季时候,内外温差就会很大,产生温度应力,当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裂缝,危害结构安全。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中降低内外温差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混凝土表面敷设保温材料如草垫,塑料布等、或者内部通水管,让水流来减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但是以上方法或者龄期增长慢,或者施工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半埋入分离式混凝土降温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埋入分离式混凝土降温器,包括可插接的内管和外套管,外套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内管上下两端开口;所述的外套管的上端开口边缘向下沿侧壁开有L型镂空轨道,内管外表面上设有突出的可插入L型镂空轨道的卡销。
通过外套管上的L型镂空轨道和内管上的卡销将外套管和内管结合在一起。混凝土浇筑之前,把外套管竖直焊接到钢筋骨架上,L型镂空轨道露出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的水化热可通过内管和外套管散到空气中,达到减小内外温差的目的。待混凝土硬化到一定程度,旋转内管,使内管脱离外管,外套管留在混凝土中,在外管中灌高一等级混凝土。内管可重复利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管沿径向设有温度计支架,在温度计支架上放置温度计,测量管内的温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内管外壁上设有把手。外套管和内管结合时,内管外表面上的卡销先从L型镂空轨道的竖直段进入,然后通过转动内管使卡销进入水平段。内管脱离外套管时先转动内管使卡销从水平段脱出,然后再沿竖直段分离。为了方便转动内管,并达到省力的目的,在内管外壁上设置把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埋入分离式混凝土降温器能够有效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散热效果明显,防止产生裂缝,施工方法简单方便,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状态图。
图2是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管的俯视图。
图中,1-内管,2-外套管,3-L型镂空轨道,4-卡销,5-温度计支架,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图1所示的一种半埋入分离式混凝土降温器,包括可插接的内管1和外套管2。图2所示的外套管2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外套管2由0.8mm薄铁皮制成,可以和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骨架焊接,每隔3米或者4米设置一个,矩形或梅花形分布,方便的把降温器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其长度根据混凝土的深度制作。图3所示的内管1内管采用100×3mm钢管,上下两端开口;所述的外套管2的上端开口边缘向下沿侧壁开有L型镂空轨道3,内管外表面上设有突出的可插入L型镂空轨道的卡销4。如图1所示,通过外套管上的L型镂空轨道3和内管上的卡销4将外套管2和内管1结合在一起。混凝土浇筑之前,把外套管2竖直焊接到钢筋骨架上,L型镂空轨道3露出混凝土表面。
如图4所示,所述的内管1沿径向设有温度计支架5,该温度计支架上设有多个孔径相同或不相同的卡圈。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将温度计插入相应孔径的卡圈内,检测馆内的温度,混凝土的水化热可通过内管1和外套管2散到空气中。
图3所示的内管1外壁上设有把手6。待混凝土硬化到一定程度,旋转把手6,使卡销4和L型镂空轨道3脱离,将内管1取出,再套一个外套管2,可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降温器能够有效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散热效果明显。为证明其实际效果,某变电站基础工程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这种工艺技术比传统工艺效果更好,插管处温差降低了20%,有效减少了温度裂缝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大学;山西多源电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大学;山西多源电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5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