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数字式光学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5830.0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5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训非;祝清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数字式 光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数字式光学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文具大多是机械式的,主要通过人眼来判断尺寸、角度等数据。以尺来说,使用者需要将刻度的起点固定于应被测物的一端,读取另一端的读数。
这种方式一来由于视觉上的误差,所测量出的数据会有所偏差,二来使用起来也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数字式光学尺。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的数字式光学尺,包括一固定尺以及一移动尺,移动尺可左右滑动连接在固定尺的一面;
固定尺与移动尺上皆开设有若干预定占空比的光栅,固定尺的面以及另一面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接收器,随移动尺在固定尺上同步滑动;
红外线光源发出的红外线经过固定尺与移动尺上的光栅被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或被固定尺与移动尺的光栅之间的部分阻挡,红外线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光强产生对应的信号。
较佳的,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接收器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
较佳的,固定尺与移动尺上的光栅的占空比相同。
较佳的,移动尺上的光栅的占空比不同于固定尺上的光栅的占空比。
较佳的,移动尺上设置有一零参考点标记,用以对准被测物的端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移动移动尺便可得知被测物的长度,较现有的尺测量更为方便、精确。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另提供了一种数字式光学尺。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的数字式光学尺,包括一固定尺以及一移动尺,移动尺为圆形,移动尺的圆心上设置有一转轴,移动尺绕转轴可旋转;固定尺位于移动尺的一面上,在移动尺的旋转过程中,固定尺的位置相对于转轴不变;
移动尺与固定尺上皆开设有若干预定占空比的光栅,移动尺的面以及另一面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接收器;
红外线光源发出的红外线经过移动尺与固定尺上的光栅被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或被固定尺与移动尺的光栅之间的部分阻挡,红外线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光强产生对应的信号。
较佳的,红外线光源和红外线接收器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
较佳的,固定尺与移动尺上的光栅的占空比相同。
较佳的,移动尺上的光栅的占空比不同于固定尺上的光栅的占空比。
较佳的,移动尺上设置有一零参考点标记,用以对准被测物的端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滚动移动尺便可得知被测物的长度,较现有的尺测量更为方便、精确,同时,圆形的移动尺可以测量不平坦的表面,且可测量无限长度,不局限于现有尺的量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所示是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固定尺与移动尺上的光栅示意图及其光强波形图;
图5和图6分别所示是的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固定尺与移动尺上的光栅示意图及其光强波形图;
图7和图8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尺分别向两个方向移动时产生的波形图;
图9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尺的移动方向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的数字式光学尺为一直尺,包括:固定尺1、移动尺2、红外线光源3以及红外线接收器4。
固定尺1与移动尺2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预定占空比的固定尺光栅51以及移动尺光栅52,在固定尺1与移动尺2的两外侧设置了若干个红外线光源3以及红外线接收器4。移动尺2可左右滑动连接在固定尺1的一面,红外线光源3以及红外线接收器4随移动尺2在固定尺1上同步滑动。
红外线光源3发出的红外线经过固定尺1与移动尺2上的光栅被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到,或被固定尺1与移动尺2的光栅之间的部分阻挡,红外线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光强产生对应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5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廓仪光闸
- 下一篇:一种多自由度差分电容位移传感器标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