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降钙素原的试纸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3122.3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5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朱世伟;宋小力;聂聪;王里奇;李鼎锋;戈军;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百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栾星明;程大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降钙素 试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降钙素原的试纸条。
背景技术
降钙素原是激素降钙素的前体糖蛋白。目前,国际上已将降钙素原作为评价临床感染程度和严重疾病的一项监测指标。一般认为,降钙素原的生物学效应主要在于: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及保护作用等。炎症反应约3小时后,降钙素原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6-8小时达到最高值,但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降钙素原不会升高,因此可以区分病毒性和病菌性感染,指导用药。细菌感染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正相关,降钙素原水平下降则提示病情复发。降钙素原体内半衰期为20-24小时,可用于临床监测细菌感染和败血症的病程和预后。
对于降钙素原的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荧光免疫层析法等。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灵敏度高,可实现准确定量,但其耗时过长,而且无法进行单份样本的即时测定。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虽可实现高通量筛选,但由于方法学本身的限制,其检测灵敏度较低,无法对低值样品进行精确测定。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但只能实现半定量。荧光免疫层析法中,传统应用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如异硫氰基荧光素、罗丹明类荧光染料等虽在水溶液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其标记抗体或抗原后用于复杂的血清、体液、细胞等生物样品免疫分析测定时,一旦样品中的待检物浓度在低浓度水平时,共存杂质的浓度将大大高于待检物浓度。此时,高浓度的共存杂质产生的背景荧光就会对免疫产物的荧光测定造成严重的干扰,进而显著降低荧光免疫测定的灵敏度,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实现降钙素原精确测定的检测试纸条。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降钙素原检测试纸条。
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降钙素原的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顺序依次搭接的组成部分:
a)用于样品接收的样品接收区,
b)包被有由量子点标记的抗降钙素原的第一抗体的第一样品结合区,
c)包被有由稀土荧光材料标记的抗降钙素原的第一抗体的第二样品结合区,
d)具有相互间隔的检测带和质控带的样品检测区,其中所述检测带上固定有抗降钙素原的第二抗体,所述质控带固定有抗鼠IgG的抗体,和
e)吸水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试纸条进一步包括底板,其中所述样品接收区、第一样品结合区、第二样品结合区、样品检测区和吸水区粘结在底板上并顺序依次搭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量子点为微球形式且具有2nm-30nm的粒径范围,且所述量子点选自以下组中:CdTe、CdSe、PbSe、InP和GaN。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样品结合区上进一步包被有微球,其中所述微球负载有所述稀土荧光材料和所述第一抗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球的粒径大小为50nm-400n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球的粒径大小为100nm-300n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球的粒径大小为100nm或300n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带和所述质控带之间的间隔在0.3cm至0.5cm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试纸条的宽度在0.2cm至0.5cm之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测降钙素原的试纸条同时具有高灵敏度、线性范围好,以及低误差范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试纸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试纸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样品接收区、2-第一样品结合区、3-第二样品结合区、4-样品检测区、5-吸水区、6-底板、7-量子点(微球)、8-稀土荧光材料、9-检测带、和10-质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附图用于图示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进行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试纸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布置在底板6上的试纸条包括样品接收区1、第一样品结合区2、第二样品结合区3、样品检测区4和吸水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百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百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3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末端脑钠肽前体测定试剂条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肉类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