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紫外协同生物床有机废气净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8981.8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5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扬;杨盛华;周殷伟;林冠祥;李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阳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4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协同 生物 有机 废气 净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紫外协同生物床有机废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喷漆房或喷涂车间喷涂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粉尘等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人体健康,其中的二甲苯气体与空气接触,易形成爆炸混合物,会引起火灾,甚至发生爆炸。在有机废气处理阶段,现有技术直接采用吸附装置进行吸附或者直接将其燃烧,此直接燃烧的方法会产生新的废气,而通过吸附装置,直接通过生物填料进行净化,增大了生物填料的净化压力,增加了其更换频率,提高了净化成本,造成了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外协同生物床有机废气净化设备,通过光催化降解协同生物净化,大大减轻了生物净化压力,提高了净化效率,降低了成本,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紫外协同生物床有机废气净化设备,其关键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端和右端开口分别作为进气口和出气口,该箱体的内腔分隔为两个相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内设有至少2个 紫外灯管和至少2个光触媒网板,所述右腔室内设有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纵向设置,该生物转盘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该生物转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右腔室的顶部和底部相接并能相对滑动。
采用上述结构,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到箱体的左腔室,在紫外灯管和光触媒网板的作用下进行初步净化,然后废气继续通过生物转盘进行生物净化,降低了生物净化的压力,提高了净化效果,降低了成本,节约能源。
上述紫外灯管和光触媒网板均纵向设置在所述左腔室内,所述紫外灯管与所述光触媒网板横向交替排列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交替设置的紫外灯管和光触媒网板能充分的对废气进行初步净化,提高了净化效果。
上述右腔室的顶部分布有营养液进口,该右腔室的底部开口,并在该右腔室的下方对接有营养液收集箱,该营养液收集箱上设有营养液出口。
采用上述结构,营养液能持续的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营养,促进生物填料中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即生物膜,提高净化效果。
上述生物转盘包括转轴和安装骨架,所述安装骨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该安装骨架上设有生物填料,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紫外协同生物床有机废气净化设备,通过光催化降解协同生物净化,大大减轻了生物净化压力,提高了净化效率,降低了成本,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紫外协同生物床有机废气净化设备,由箱体1组成,所述箱体1左端和右端开口分别作为进气口2和出气口3,该箱体1内腔分隔为两个相通的左腔室1a和右腔室1b,所述左腔室1a内设有3个紫外灯管4和2个光触媒网板5,所述紫外灯管4和光触媒网板5均纵向设置在所述左腔室1a内,所述紫外灯管4与所述光触媒网板5横向交替排列设置,当然,紫外灯管和光触媒网板的个数也可为4、5、6、7个等,只要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对有机废气进行初步净化即可。
所述右腔室1b内设有生物转盘6,所述生物转盘6纵向设置,所述生物转盘6由转轴6a和安装骨架6b组成,所述安装骨架6b固定在所述转轴6a上,该安装骨架6b上设有生物填料,所述转轴6a与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该生物转盘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右腔室1b的顶部和底部相接并能相对滑动。所述右腔室1b的顶部分布有营养液进口8,该右腔室1b的底部开口,并在该右腔室1b的下方对接有营养液收集箱9,该营养液收集箱上设有营养液出口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阳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阳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89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