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竹屏风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7984.X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3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钟畅;方海;丁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5/00 | 分类号: | A47G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统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竹屏风。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式家具一般都中规中矩,没有任何灵动的感觉,缺少艺术美感,难于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另外,传统的中式家具一般用木料制作,由于木材生长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特别是一些优质木材,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成材,故价格昂贵,直接导致家具的价格也奇高,难于被普通用户所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竹屏风,所述若干方形框架结构之间通过可折叠结构连接,所述竹屏风还包括可透光的复合竹皮结构,所述复合竹皮结构内部隐藏安装有LED灯等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富有美感,便于收纳和展开,且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结构简洁稳定,能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竹屏风,所述竹屏风包括若干顺次连接的方形框架结构,所述若干方形框架结构之间通过可折叠结构连接;所述方形框架结构的底端设有用于支撑竹屏风平稳放置的支撑架;所述竹屏风还包括可透光的复合竹皮结构,所述复合竹皮结构经过弯曲扭转作用后两端分别安装于方形框架结构的相邻的两个边上;所述复合竹皮结构内部隐藏安装有LED灯。
本实用新型一种竹屏风,通过采用竹材结构,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竹子资源,节省了成本;通过将所述复合竹皮结构经过弯曲扭转作用后两端分别安装于方形框架结构的相邻的两个边上的特殊设置,使得竹子的受力很有特色;且通过所述复合竹皮结构内部隐藏安装有LED灯的设置,使得不需要额外设置结构安装LED灯,简化了竹屏风结构,提高了竹屏风的实用性。且所述若干方形框架结构之间通过可折叠结构连接,使得若干方形框架结构连接形成一整个风中摇摆的竹影图,具有艺术美感。
优选地,所述方形框架结构内部隐藏安装有用于连接电源与LED灯的灯线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美化竹屏风结构,避免外面设置很多连接的灯线结构,提高美观性;以及灯线结构设置于方形框架结构内部,提高了竹屏风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竹屏风还包括竹条结构,所述竹条结构的两端也分别安装于方形框架结构的相邻的两个边上。为了填充方形框架结构内部安装的复合竹皮结构的空白处,设置竹条结构填充方形框架结构,提高了竹屏风的美感和坚固性。
优选地,所述可折叠结构为合页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展开或折叠竹屏风,便于收纳或展开使用,且美观,使用方便。
优选地,所述方形框架结构和支撑架为竹材结构。采用竹材结构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使整个竹屏风形成风中摇摆的竹影图,具有统一的美感。
优选地,所述方形框架结构为六个。
优选地,六个方形框架结构的底端均设有两个支撑架。六个方形框架结构的底端均设有两个支撑架,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整个竹屏风能平稳的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竹屏风,通过采用竹材结构,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竹子资源,节省了成本;通过将所述复合竹皮结构经过弯曲扭转作用后两端分别安装于方形框架结构的相邻的两个边上的特殊设置,使得复合竹皮结构的受力很有特色;且通过所述复合竹皮结构内部隐藏安装有LED灯的设置,使得不需要额外设置结构安装LED灯,简化了竹屏风结构,提高了竹屏风的实用性。且所述若干方形框架结构之间通过可折叠结构连接,使得若干方形框架结构连接形成一幅风中摇摆的竹影图,具有艺术美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竹屏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 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79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