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3998.4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5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许利东;王晓曙;涂伟;曹慧;郑云刚;王向敏;余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加 芯旋喷桩 型双排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排桩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属于建筑基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各类基坑支护方式随之涌现。双排桩支护结构因其变形控制效果好,支护结构稳定性强,适用性强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国内深基坑工程领域。h型双排桩结构作为众多双排桩结构类型中的一种,可充分发挥放坡优势,工程造价更低。
但随着超深基坑的出现,h型双排桩结构在某些超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通常会面临桩体位移过大和抗倾覆能力较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即是在这种工程背景下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h型双排桩结构在超深基坑工程中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支护结构抗倾覆能力和刚度,并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桩体位移的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由前排桩(1)、后排桩(2)、旋喷桩(3)、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扩大头锚固体(5)、冠梁Ⅰ(6)、冠梁Ⅱ(7)、冠梁Ⅲ(8)以及连系梁(9)组成,其特征在于:从前排桩(1)的桩顶平台内侧位置,在各组后排桩(2)的桩间设置大倾角的旋喷桩(3),旋喷桩(3)采取分段旋喷施工,其末端位置的旋喷直径相应增大形成扩大头锚固体(5),旋喷桩(3)施工结束后,在其质量稳定前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插入其中。
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2)均为钻孔灌注桩,平行排列并呈h型布置。
所述旋喷桩(3)采用二重管法进行分段旋喷施工,直径为0.6~1.2m,施工角度为45°~75°,分段间距为1~2m,桩长不小于6m。
所述旋喷桩(3)的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浆液,水灰比为0.75:1~1:1,水玻璃掺入量为2%~4%。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为实心桩,截面为方形,截面尺寸为200×200mm~600×600mm,桩长与旋喷桩(3)相同。
所述旋喷桩(3)在分段固结体之间位置的直径应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截面长度至少20mm。
所述旋喷桩(3)可选择在后排桩(2)桩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地连续布置或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前排桩桩顶平台内侧设置大倾角的加芯旋喷桩,分段施工的旋喷固结体能与桩后土体紧密咬合,并通过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连接在一起,可有效增加h型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和刚度,提供较大的抗力,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桩体位移,同时还能适当减少后排桩的桩长,节约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剖面示意图(分段型)。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剖面示意图(连续型)。
图中各标号为: 1—前排桩;2—后排桩;3—旋喷桩;4—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5—扩大头锚固体;6—冠梁Ⅰ;7—冠梁Ⅱ;8—冠梁Ⅲ;9—连系梁;A—地表;B—基坑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有加芯旋喷桩的h型双排桩结构由前排桩1、后排桩2、旋喷桩3、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扩大头锚固体5、冠梁Ⅰ6、冠梁Ⅱ7、冠梁Ⅲ8以及连系梁9组成。从前排桩1的桩顶平台内侧位置,在各组后排桩2的桩间设置大倾角的旋喷桩3。旋喷桩3采取分段旋喷施工,其末端位置的旋喷直径相应增大形成扩大头锚固体5。旋喷桩3施工结束后,在其质量稳定前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插入其中。
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2均为钻孔灌注桩,平行排列并呈h型布置。
所述旋喷桩3采用二重管法进行分段旋喷施工,直径为0.6~1.2m,施工角度为45°~75°,分段间距为1~2m,桩长不小于6m。
所述旋喷桩3的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浆液,水灰比为0.75:1~1:1,水玻璃掺入量为2%~4%。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为实心桩,截面为方形,截面尺寸为200×200mm ~600×600mm,桩长与旋喷桩3相同。
所述旋喷桩3在分段固结体之间位置的直径应大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4截面长度至少20mm。
所述旋喷桩3可选择在后排桩2桩间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地连续布置或间隔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3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坡地截流拦砂船形横沟
- 下一篇:一种控制混凝土超灌高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