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3692.9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2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明;卞金龙;于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韩森自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0 | 分类号: | B60B2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动三轮车 铝合金 前轮 轮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三轮车配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
背景技术
轮毂是电动三轮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的轮毂结构都比较单一,外形比较普通,直接影响电动车整体的美观,并且现有轮毂由于结构的限制要么重量比较大,不利于运输和销售,要么不够结实,使用寿命比较短,其一方面表现在长期使用后易出现开裂或断裂及生锈的现象,这给骑行者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表现在设计不合理,导致骑行中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长期以往导致轮毂使用寿命缩短且存在安全隐患,如何解决以上现象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其结构简单、组装使用方便,解决现有轮毂散热效果差及易腐蚀生锈的现象,轮毂本体利用旋压机旋压加工成型韧度强使用寿命长,满足现有国家对电动三轮车轮毂设计及使用标准要求。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及位于轮毂本体内且与轮毂本体连接的第一轮辐,及设置在第一轮辐内的第一散热槽,及位于第一轮辐内且与第一轮辐连接的第一加强凸缘,及位于第一加强凸缘内且与第一加强凸缘连接的第二轮辐,及设置在第二轮辐且与第二轮辐连接的第二加强凸缘,及位于第二加强凸缘内且与第二加强凸缘连接的轮轴,及位于轮轴内的轴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轮辐内的第二散热槽。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位于第二轮辐内的第二散热槽至少设置五个。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散热槽内的气门豁口,及设置在气门豁口且贯穿设置在轮毂本体上的气门嘴通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散热槽设置四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轮辐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结构简单、组装使用方便,设计两个散热槽和采用铝合金旋压加工成型轮毂本体,解决现有轮毂散热效果差及易腐蚀生锈的现象,同时轮毂本体利用旋压机旋压加工成型韧度强使用寿命长,满足现有国家对电动三轮车轮毂设计及使用标准要求;2、两个轮辐和两个加强凸缘结构,加强轮毂本体的强度,延长轮毂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轮毂本体、2-第一轮辐、3-第一散热槽、4-第一加强凸缘、5-第二轮辐、6-第二散热槽、7-第二加强凸缘、8-轮轴、9-轴孔、10-气门豁口、11-气门嘴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及位于轮毂本体1内且与轮毂本体1连接的第一轮辐2,及设置在第一轮辐2内的第一散热槽3,及位于第一轮辐2内且与第一轮辐2连接的第一加强凸缘4,及位于第一加强凸缘4内且与第一加强凸缘4连接的第二轮辐5,及设置在第二轮辐5且与第二轮辐5连接的第二加强凸缘7,及位于第二加强凸缘7内且与第二加强凸缘7连接的轮轴8,及位于轮轴8内的轴孔9。
进一步优选的,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轮辐5内的第二散热槽6,及位于第二轮辐5内的第二散热槽6至少设置五个形成五边形结构,提高轮毂本体运行过程中的散热效率,降低轮毂本体温度、延长轮毂本体使用寿命;应用于电动三轮车的铝合金前轮轮毂,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散热槽3内的气门豁口10,及设置在气门豁口10且贯穿设置在轮毂本体1上的气门嘴通孔1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使用更换;第一散热槽3设置四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轮辐2内,保证轮毂本体的整体强度同时增加散热效率。
实施例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结构的轮毂本体1内设置双散热槽、双轮辐及双加强凸缘,组装时前轴承穿过轮轴8内的轴孔9,再利用螺栓紧固即可;轮轴本体1运行过程中的热量可通过第一轮辐2、第二轮辐5上的第一散热槽3、第二散热槽6进行快速的散热,第一加强凸缘4、第二加强凸缘7增强轮毂轮毂本体1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韩森自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韩森自动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36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花键装配组件的轮毂单元
- 下一篇:一种轮缘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