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样品恒温保存直线自动进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2965.8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4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钟周;王弼陡;罗刚银;孙海旋;王鹏;王磊;张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1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样品 恒温 保存 直线 自动 进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样品进给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样品恒温保存直线自动进给结构,尤其适用于生化免疫分析检测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各种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免疫荧光等分析手段及相应仪器也不断被开发出来并逐步得到完善。由于生化大分子本身的活性对温度要求较高,或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加热或冷却并持续控温,所以检测系统内一般都会配备有温度控制装置,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
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反应试剂短缺、仪器其他模块故障、人手不足等状况,样品被传送到进样台位置而得不到及时的和反应试剂进行混合进行检测。底物在室温下放置太长时间,可能会出现被微生物污染、浑浊变质、降解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目前的进样台位置一般都未设计温度控制器,无法方便的对底物进行保存,这可能会降低检测数据的参考价值,甚至影响临床医师对结果的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样品恒温保存直线自动进给结构,其能够及时得对底物进行恒温保存或在加入反应试剂前进行预热处理,且进样结束后电机可以自动退回到初始位置,远离热源或冷源,减少温度变化对电机的影响。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样品恒温保存直线自动进给结构,包括:机架;直线进样机构,其固定于所述机架;滑道,其上放置有检测工件,所述直线进样机构推动所述检测工件在所述滑道上滑动;恒温保存单元,其包括恒温板、散热器、温度控制器和风道,其中所述恒温板固定在滑道底板下侧;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恒温板的下侧;所述温度控制器被夹持在所述恒温板和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风道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以及传感器系统,其检测所述滑道上是否放置有所述检测工件,及标记所述直线进样机构的位置。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风扇,其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翅片的末端,所述恒温板、所述温度控制器和所述散热器接触面还填充有环氧树脂,增强导热能力,所述风道上端设有进风口,空气经所述散热器翅片和所述风扇至出风口排出;
两侧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道的侧端,用以将所述滑道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其中,所述恒温板和所述滑道底板由密度较小且导热系数较高的铝板制成,利于热量由恒温板向滑道的传导;所述侧板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减少温控部分的热量向空气中散失。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机架包括顶板、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框架和所述第二侧框架都垂直固定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框架和所述第二侧框架相对平行设置;
所述直线进样机构包括导轨座、导轨、滑块、挡片、电机、转接板、推板,所述导轨座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导轨座一侧设有齿条,所述导轨座的另一侧固定有所述导轨,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间为副连接,所述转接板为L型,所述转接板竖板的一面固定于所述滑块上,所述转接板竖板的另一面连接有挡片,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转接板水平板底面,所述电机输出一端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推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水平板一端;
所述传感器检测系统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在第二侧框架上,检测所述滑道上是否放置有所述检测工件,所述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依次固定在所述顶板上,分别标记所述直线进样机构的零点位置、工作位置、抛弃位置,在所述零点位置,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二传感器触发位置。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滑块中轴线位置还设置有定位销孔,所述转接板通过定位销固定于所述滑块,保证所述转接板上连接的所述推板与所述检测工件始终为面接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滑道的上端还设有盖板,可以减少样品恒温保存时由于空气对流引起的热功率损失,降低样品温度的波动性;所述滑道底板上表面还设置有冷凝水沟槽,防止冷凝水对检测工件的污染;
所述滑道两侧设置有凸起筋板,所述检测工件两侧水平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凹槽,用于导向和防止出现倾覆;
所述滑道两侧末端还设置有球头柱塞,所述检测工件两侧竖直设置有对应的第二凹槽,当检测工板进给至工作位置,所述球头柱塞被压缩卡至所述第二凹槽内,对所述检测工板施加压力并进行自动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29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