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导盲杖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2466.9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1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雷国平;何雪;谢红;黄斯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100 重庆市万***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导盲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手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导盲杖。
背景技术
盲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借助的辅助工具主要有导盲杖和导盲犬,其中,使用导盲杖最为普遍,然而传统的导盲杖仅仅是一根拐棍,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盲人的出行需求了。盲人在使用导盲杖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快速、准确找到导盲杖位置。例如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暂时将导盲杖搁置于身边而处理其他事情,等处理完事情再使用导盲杖时,则要求使用者根据记忆慢慢摸索出导盲杖位置。但是随着处理事情所需时间的不断延长和处理事情所在位置与导盲杖搁置位置的不断加大,使用者对导盲杖的位置记忆会逐渐减弱。除此之外,现有导盲杖功能单一,对于盲人使用者只能起到助行作用,但是当使用者处于坐车或休息状态时,导盲杖处于搁置状态,没有任何辅助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智能导盲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盲杖功能单一、实用性能差且不能快速确定导盲杖位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导盲杖,包括杖体、风扇、风扇控制装置、遥控器信号接收头、USB-OTG接口、扬声器、发声控制装置、定位装置、延时继电器、控制器和遥控信号发射器,所述杖体为空心结构,所述杖体顶端铰接十字交叉的两个把手,所述把手为空心结构,两个所述把手的交叉部分将两个所述把手彼此导通,所述杖体底端设有铁质的半球体结构,
所述风扇位于两个所述把手的交叉部分,所述遥控器信号接收头、所述USB-OTG接口和所述扬声器均位于所述杖体上,所述风扇控制装置、所述发声控制装置、所述定位装置、所述延时继电器和所述控制器均位于所述杖体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延时继电器、所述发声控制装置、所述定位装置、所述控制器信号接收头和所述USB-OTG接口相连,所述延时继电器与所述风扇控制装置相连,所述风扇与所述风扇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发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遥控信号发射器与所述遥控器信号接收头无线连接。
进一步,还设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杖体内,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风扇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驱动电路、电机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风扇相连,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所述延时继电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发声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DAC解码器、音频控制模块和功率放大器,所述DAC解码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扬声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GPS接收模块和GSM发射模块,所述GPS接收模块和所述GSM发射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芯片型号为STC12C2052AD,所述GPS接收模块芯片型号为MTK3329,所述GSM发射模块芯片型号为Q2303A。
进一步,所述遥控器信号接收头为红外线信号接收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导盲杖,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导盲杖,在结构上导盲杖整体呈上轻下重的不倒翁式结构,使导盲杖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平衡、稳定状态。在功能上,智能导盲杖可帮助盲人使用者通过扬声器发声和风扇旋转产生气流来快速、准确对 导盲杖位置进行定位。除此之外,导盲杖还具有声音文件播放和位置定位及短信息报告位置、通过USB-OTG接口获取移动设备声音文件并通过扬声器播放等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导盲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是盲人出行的好助手,有助于盲人使用者回归社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导盲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圆形虚线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导盲杖的功能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杖体,2-风扇,3-遥控器信号接收头,4-USB-OTG接口,5-扬声器,6-把手,7-半球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学院,未经重庆三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2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体动静脉内瘘锻炼器
- 下一篇:一种象鼻式减重步态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