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体对窥镜表面消毒杀菌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2345.4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2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A61L2/1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一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秦少林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体 表面 消毒 杀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体消毒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对窥镜进行消毒杀菌的等离子体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窥镜是最新一代光导纤维镜,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鼻咽喉部、胃部、肠道等常规体检领域与微创手术治疗领域。然而,由于窥镜自身的材质柔软、可弯曲性能强、直径小、管腔细等特点,导致窥镜的清洗消毒工作难度较大。目前,临床纤维窥镜数量有限,一次性使用的成本较高,而多次反复使用却存在交叉感染等风险。因此需要对窥镜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现阶段的消毒手段主要是使用2%碱性戊二醛对窥镜进行消毒,往往存在消毒时间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消毒效果和医疗质量安全,长期使用对医务人员健康易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消毒技术无法满足医疗标准,需要一种新的专用于窥镜消毒杀菌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卫生安全的等离子体对窥镜表面消毒杀菌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高压电极、地电极、绝缘介质管、导线、电源以及高压线,所述地电极为导电金属网制成,地电极紧密贴附在绝缘介质管内壁上,顶端与绝缘介质管顶端齐平,底端从绝缘介质管底端探出,地电极通过导线接地;所述高压电极为铜箔或铝箔,高压电极紧密缠绕在绝缘介质管的外壁表面,高压电极的上下两端均低于绝缘介质管的管口,高压电极通过高压线与电源连接。
在所述装置的外部套装一个绝缘外壳,该绝缘外壳为单开口管体结构,顶端开口处套接螺帽;在绝缘外壳的底部设有三层同心挡圈,三层挡圈的内径从上至下依次缩减,且上层挡圈与高压电极配合,中层挡圈与绝缘介质管配合,下层挡圈与地电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电极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如铜箔、铝箔等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地电极由白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地电极可根据窥镜直径、长度而改变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介质管由石英或陶瓷或聚四氟乙烯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交流电源或脉冲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电极的长度与插入绝缘介质管内的窥镜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外壳由硬塑料或石英或陶瓷或聚四氟乙烯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交流电源的电压峰峰值调节范围为0~30KV,频率调节范围为1~30KHz。
进一步的,所述脉冲电源的电压峰峰值调节范围为0~20KV,频率调节范围为1~10KHz。
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选择绝缘介质管和导电金属网,使之与窥镜大小相配套,然后将连接好的消毒装置放置到绝缘外壳中并固定。再将需要进行杀菌处理的窥镜放置在绝缘介质管内部的地电极中,地电极由导电金属网制成,金属网接地。将高压电极与电源连通后构成高压供电部分,高压电极提供合适的频率和放电电压,从而产生可用来杀菌的等离子体活性物质,如OH自由基、氧原子、激发态氦原子、臭氧等,这些活性物质作用在窥镜上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流感嗜血菌等,实现消毒杀菌的功能。而当产生的等离子遇到导电金属网后,导电金属网包含的强大电能通过接地导线导入地下,避免窥镜表面的电损伤,仅用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质来处理窥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窥镜进行杀菌处理,无需复杂的真空设备,不仅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灵活,而且成本低廉,耗能少,工作效率高;
2、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的方法,极大增大了等离子对窥镜的处理面积,提高杀菌效率,并且可以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对放电面积和形状进行适合自己需要的改变,大大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3、只使用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质进行杀菌,而产生的电能通过金属网导入地下,减少了对窥镜的电损伤;
4、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低,不会损伤窥镜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立体结构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和绝缘外壳装配后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外壳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实验效果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实验效果图。
附图标号:1-高压电极、2-地电极、3-绝缘介质管、4-导线、5-电源、6-高压线、7-绝缘外壳、8-螺帽、9-挡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学院,未经大连民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2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加速器钛窗冷却风嘴
- 下一篇:一种LED管灯故障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