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光杯及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1152.7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8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岑亮;兰观长;刘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朗恒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7/10 | 分类号: | F21V7/10;F21V7/06;F21V19/00;F21S2/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盈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5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光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的光学系统,尤其涉及到一种反光杯及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聚光型的反光杯均是采用回转型结构,这种结构在达到高效聚光时,容易产生成像,表现为光斑呈LED外形样子。这对一些LED内核外形难看的产品,势必造成难看的光斑。例如:当光源采用CREE公司的XHP50型号LED时,由于该LED的内核拼成有一个十字间隙,采用普通的反光杯就会产生一个难看的十字黑色斑纹。为了避免反光杯的这种成像现象,有人提出了在反光面上形成鳞甲面的解决方案,然而这种的解决方案会严重影响到聚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反光杯,既可以克服难看的光斑,又不会影响聚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光杯,其为环绕一光学轴线的回转体结构,该反光杯的内侧面形成一反光面;其中,该反光面采用一梅花形曲线作为扫掠路径并以一抛物线作为母线扫掠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梅花形曲线具有均匀分布的八个凸点和均匀分布的八个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凸点与凹点之间间隔22.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梅花形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式为:R=3.6+0.25cos(8 θ);其中,0≤θ≤36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抛物线的方程式为:Z=0.141*Y2-1.773;其中,0≤Y≤2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反光杯是一体注塑成型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是: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如上所述的一反光杯及装设该反光杯的底部中央处的一光源,该光源为一LED。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LED的内核拼成有一个十字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反光面采用一梅花形曲线作为扫掠路径并以一抛物线作为母线扫掠而成,既可以克服难看的光斑,又不会影响聚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沿轴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沿法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的光形效果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的光形曲线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的配光曲线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反光杯 11反光面 12外表面 2杯顶 3杯底 4杯底开口 5杯顶开口 O中心点 Z光学轴线 Y横向轴线 R极坐标轴线 θ极坐标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沿轴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沿法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的光形效果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反光杯的配光曲线图。本实用新型的反光杯1为环绕一光学轴线Z的回转体结构。该反光杯1的杯顶2较宽、杯底3较窄。该反光杯1的杯底3形成有一杯底开口4。该反光杯1的杯顶2形成有一杯顶开口5。与该反光杯1相配合的光源(图未示)可对应装设在杯底开口4的中心点O处。该反光杯1的内侧面形成一反光面11。光源的照射光线可以通过该发光面11反射从该杯顶开口5出射。
该反光面11采用一梅花形曲线作为扫掠路径并以一抛物线作为母线扫掠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光杯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该反光杯1具有大致均匀的壁厚。可以理解:与反光面11类似,该反光杯1的外表面12也可以采用梅花形曲线作为扫掠路径并以抛物线作为母线扫掠而成的。
参见图1,该梅花形曲线具有均匀分布的八个凸点T和均匀分布的八个凹点A。两个相邻的凸点T之间间隔45度。两个相邻的凹点A之间间隔45度。相邻的凸点T与凹点A之间间隔22.5度。在本实施例中,该梅花形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式为:R=3.6+0.25cos(8θ);其中,R为极坐标轴线,θ为极坐标角度,0≤θ≤360°。结合参见图3,从反光杯1的反光面11的沿法向(也就是垂直于光学轴线Z的水平面)的剖视图来看,反光面11采用梅花形曲线作为扫掠路径扫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朗恒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朗恒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11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