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水器承压滚塑内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0908.6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冯震;陈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特朗电器(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唐弟 |
地址: | 51066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水器 承压滚塑 内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水器,具体是电热水器的塑料内胆。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水器塑料内胆通常是注塑和吹塑成型。注塑内胆的缺陷是不能一体成型,必须将一个热水器内胆一分为二成两个半胆,两个半胆分别注塑成型后再经过塑料焊接工序焊接成一个内胆,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吹塑内胆具有生产快速、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内胆壁及合模线等较薄,镶嵌金属预埋件如金属水管接头、金属安装头等后易造成内胆穿孔、破损。这些塑料成型工艺技术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塑料材质的内胆在电热水器中的应用,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热水器承压滚塑内胆,其具有易于制造、承压保温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热水器承压滚塑内胆,其包括有内胆壳体、安装座、排污管和进水管,所述内胆壳体具有内腔,内胆壳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并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中部具有安装口,内胆壳体的侧壁上具有排污管安装口和进水管安装口,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位于内胆壳体内并具有排污管挡环,排污管的另一端穿过内胆壳体的排污管安装口,排污管挡环和内胆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内胆壳体内并具有进水管挡环,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内胆壳体的进水管安装口,进水管挡环和内胆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内胆壳体由里至外依次具有滚塑层、玻璃纤维层和发泡层,滚塑层的厚度为1~5mm,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1~5mm,发泡层的厚度为10~50mm。
优化方案,1块连接板连接于排污管挡环和进水管挡环。
进一步优化方案,内胆壳体的侧壁上还具有出水管安装口,出水管的一端位于内胆壳体内并具有出水管挡环,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内胆壳体的出水管安装口,出水管挡环和内胆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述连接板还可连接于出水管挡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本实用新型的承压滚塑内胆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特点,承压和保温效果非常好;
2、本实用新型的承压滚塑内胆的塑料内层由滚塑工艺无缝一次成型,具有不漏水、耐冲击好的特点,在塑化成型时可预埋金属件,还具有滚塑模具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电热水器承压滚塑内胆,其包括有内胆壳体1、安装座2、排污管4和进水管3。
所述内胆壳体1由里至外依次具有滚塑层11、玻璃纤维层12和发泡层13,滚塑层11的厚度为1~5mm,玻璃纤维层12的厚度为1~5mm,发泡层13的厚度为10~50mm,内胆壳体1具有内腔10,内胆壳体1的一端具有开口并安装有安装座2,安装座2的中部具有安装口20,内胆壳体1的侧壁上具有排污管安装口和进水管安装口。
所述排污管4的一端位于内胆壳体1内并具有排污管挡环40,排污管4的另一端穿过内胆壳体1的排污管安装口,排污管挡环40和内胆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41。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位于内胆壳体1内并具有进水管挡环30,进水管3的另一端穿过内胆壳体1的进水管安装口,进水管挡环30和内胆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31。可选择结构是用1块连接板5连接于排污管挡环40和进水管挡环30。
本实施例的承压滚塑内胆具有密封性好、承压能力强和保温效果好的特点。
实施例2
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承压滚塑内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胆壳体1的侧壁上还具有出水管安装口,出水管6的一端位于内胆壳体1内并具有出水管挡环60,出水管6的另一端穿过内胆壳体1的出水管安装口,出水管挡环60和内胆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61。可选择结构是用1块连接板5连接于排污管挡环40、进水管挡环30和出水管挡环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特朗电器(广州)有限公司,未经奥特朗电器(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09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