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履带式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088017.7 | 申请日: | 2015-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5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唐竹胜;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竹胜 |
| 主分类号: | C21B13/00 | 分类号: | C21B13/00 |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式 直接 还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窑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粗钢产量国,2014年钢产量突破8亿多吨,年需要废钢(含还原铁)2800多万吨,其中还原铁需求量为500万吨。我国还原铁(海绵铁)年产量仅为50万吨,而每年进口还原铁300万吨,随着国家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降碳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提高电炉钢比例,还原铁缺口会越来越大。
我国是一个贫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低贫呆矿占铁矿资源96%以上,但每年还需要从国外进口8亿吨的富铁矿,进口依赖度为55%。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直接还原铁和非焦炼铁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因此,提高还原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开发我国大量的低贫呆矿及含铁废料资源,这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业。
煤基罐式隧道窑法在我国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史,煤基罐式隧道窑法工艺比较稳定、成熟,项目分布相对比较普遍。目前,我国年50万吨直接还原铁(海绵铁),大都是煤基罐式隧道窑法生产的。
传统的煤基罐式隧道窑法生产直接还原铁(海绵铁),必须采用昂贵的耐火罐,耐火罐消耗量大,工艺落后,还原时间长、能耗高、劳动强度大、产品品质低下,只能应用高品位铁矿粉等原因,造成产能低、生产运行成本高、销路不畅等很多实际问题,也制约了我国还原铁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行业内开始发展出一种煤基无罐隧道窑法直接还原铁,使用该方法生产还原铁不必采用昂贵的耐火罐,但仍然需要多部窑车进行装料、运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煤基罐式隧道窑法、无罐隧道窑等法直接还原铁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循环连续生产,适用于高、低品位铁矿及各种难选矿、复合矿和工业含铁废渣的履带式可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履带式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包括窑顶、助燃气管道、燃气管道、烧嘴、料池侧板、料池底板、排烟道支管路、燃烧室、被还原物料、排烟道主管路,所述料池侧板和料池底板组成料池,被还原物料位于料池内,排烟道支管路和排烟道主管路位于料池下方,燃烧室中的气体通过排烟道支管路进入排烟道主管路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池底板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地板连接轴,所述料池侧板上设置有地板连接轴孔,料池之间通过地板连接轴连接成履带,所述设备前后两端设置有前主驱动机构和后主驱动机构,料池下设置有多套由驱动托辊、托辊动力机构、托辊拖轮和石墨工业陶瓷轴套组成的动力装置,所述料池卸料后通过由回移驱动拖轮、回移驱动机构支撑基础和回移动力链轮组成的回移驱动装置归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还原铁设备的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同时降低了生产线的投资、生产运行成本等,且履带的速度可调,提高了还原铁设备的处理产能。
2、适用于各种高、低品位铁矿及各种难选矿、复合矿和工业含铁废渣等。
3、无需使用昂贵的耐火罐,大大节省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沿与料池前进相垂直的方向切割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中料池及其支撑动力装置沿与图1相同的方向切割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中料池及其支撑动力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中回料池及其支撑动力装置沿与图1相同的方向切割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直接还原铁的窑炉设备整体侧视图。
图1中,1、窑顶,2、助燃气管道,3、燃气管道,4、烧嘴,5、料池侧板,6、料池底板,7、驱动托辊,8、托辊动力机构,9、排烟道支管路,10、燃烧室,11、被还原物料,12、排烟道主管路,13、回移驱动拖轮,14、回移驱动机构支撑基础,15、回移动力链轮,19、地板连接轴孔;
图2中,5、料池侧板,6、料池底板,7、驱动托辊,8、托辊动力机构,11、被还原物料,16、地板连接轴,17、托辊拖轮,18、石墨工业陶瓷轴套;
图3中,5、料池侧板,6、料池底板,17、托辊拖轮,19、地板连接轴孔;
图4中,5、料池侧板,13、回移驱动拖轮,14、回移驱动机构支撑基础,15、回移动力链轮,16、地板连接轴;
图5中,5、料池侧板,6、料池底板,20、前主驱动机构,21、后主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竹胜,未经唐竹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8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炉吹氧管快速夹紧装置
- 下一篇:高炉冷却壁内漏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