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挤出机的无丝网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5085.8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1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马锡林;贺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锡林;贺国军 |
主分类号: | B29C47/68 | 分类号: | B29C47/6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挤出机 丝网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挤出机,具体为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无丝网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行业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制品需要,在用塑料挤出机制备塑料粒子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过滤装置,以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
在目前,传统的过滤装置为丝网过滤,其存在强度低、易变形、使用寿命短、频繁更换维护的缺点。因工作中的丝网温度超过200摄氏度,塑料熔融后有难闻的气体,工人定时更换丝网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而丝网每隔2~5分钟要更换一次,更换次数非常频繁,工作繁重,劳动强度也非常高,且丝网上重复利用时需要通过焚烧来去除丝网上的杂质及残留塑料,更造成了大气污染和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无丝网过滤装置,其可实现不换网,不烧网和杂质自动排出,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环保低碳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无丝网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依序连接的进料套、外筒和杂质套;所述进料套的上部设有与挤出机连接的进料口;所述外筒内腔中安装着圆筒形无丝网过滤机构,该过滤机构与外筒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出料腔,出料腔与外筒下方设置的下料口相通;所述过滤机构由过滤套和支撑套内外组合连接构成,过滤套的内腔前端与进料套内的进料腔相连通,过滤套的内腔后端与杂质套的锥形杂质腔连通,过滤套的内腔中设置有一可沿其内壁移动的刮刀。
进一步的,上述刮刀活动定位在一传动轴上,整个刮刀可相对传动轴具有一定的轴向移动间隙,刮刀通过传动轴在一动力源的带动下可沿轴向相对过滤套内壁往复移动;所述刮刀上设置有缺口而形成一连通杂质腔的杂质流道,同时传动轴上设置有一与刮刀配合的压盖,压盖、刮刀在随传动轴往复移动时可实习分离或结合而使刮刀上的杂质流道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的,上述过滤套通过若干个压条定位在支撑套的内壁,过滤套上均布设置有过滤微孔,支撑套上设置有孔径大于过滤微孔的出料孔。
进一步的,上述支撑套的内壁设有多个环形槽,相邻环形槽之间设有支撑过滤套的支撑线。
进一步的,上述杂质套的杂质腔出口安装一定时定量排料的控制阀门。
本实用新型利用过滤套和支撑套的组合结构代替丝网,小于过滤套内壁过滤微孔直径的塑料通过,大于过滤微孔的杂质留在过滤套内腔中,并通过压盖和刮刀的移动配合作用将杂质挤压到杂质腔中定时定量的排出,可实现塑料过滤的连续循环生产,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换网,不烧网,杂质自动排出,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环保低碳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塑料挤出机的无丝网过滤装置,主要包括依序连接的进料套1、外筒2和杂质套3。
所述进料套1的上部设有与挤出机连接的进料口11,进料套1的前侧设有连通外筒2的出料口12。
所述外筒2内腔中安装着圆筒形无丝网过滤机构4,该过滤机构4与外筒2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而形成出料腔21,出料腔21与外筒下方设置的下料口22相通。所述过滤机构4由过滤套41和支撑套42内外组合连接构成,过滤套41通过若干个压条43定位在支撑套42的内壁,过滤套41上均布设置有过滤微孔411,支撑套42上均布设置有孔径大于过滤微孔411的出料孔421,在此,为有效实现过滤微孔411和出料孔421的衔接导通,所述支撑套42的内壁设有多个环形槽422,相邻环形槽422之间设有支撑过滤套41的支撑线423。
所述过滤套41的内腔前端与进料套1内的进料腔13相连通,过滤套41的内腔后端与杂质套3的锥形杂质腔31连通,过滤套41的内腔中设置有一可沿其内壁移动的刮刀5。
在本实施例中,刮刀5活动定位在一传动轴6上,整个刮刀5可相对传动轴6具有一定的轴向移动间隙61,刮刀5通过传动轴6在一动力源7的带动下可沿轴向相对过滤套41内壁往复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锡林;贺国军,未经马锡林;贺国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5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