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2705.2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6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谕;李磊;牛黎明;韩冬银;张方平;符悦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70216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寄生蜂 转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类收集和转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寄生蜂是最常见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大多数的寄生蜂都是农林业重大害虫和其他潜在害虫的重要天敌,它对控制田间害虫种群爆发、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多种寄生蜂已被广泛用于农林业重大害虫的生物防治。如哥德恩蚜小蜂可以用来防治螺旋粉虱;副株蜡蚧阔柄跳小蜂对橡副株蜡蚧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椰心叶甲啮小蜂已被成功应用于海南地区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等。在进行寄生蜂的生物学测定观察以及寄生性天敌的饲养、繁殖和释放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和转移,而寄生蜂类通常个体较小,若操作不当则会导致虫体受伤而死亡,这在科学研究的试验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困难。
目前已报道的一些蜂类成虫的吸取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缺陷。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10194156.4公开了一种菜娥啮小蜂成蜂吸取器,降低了该蜂的逃逸率,有效提高了取蜂效率和成蜂存活率,但是该吸取器在吸蜂时需要人为用嘴对吸取管吸气来进行,操作比较麻烦,且吸取过程中容易导致吸取管脏污,需要另外提供清洁装置,无形中加大了制造成本。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20519720.0公开了一种烟蚜茧蜂成蜂捕捉器,具有收集蜂体损伤小,捕捉效率高的优点,但是该捕捉器所包含部件较多,且部件之间连接关系较为繁杂,操作不方便,无形中也加大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蜂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包括吸耳球、透明管以及细纱网,所述吸耳球包括嘴部,所述透明管套于所述嘴部,所述细纱网包裹于所述嘴部。
优选地,所述透明管包括管盖,所述管盖与所述透明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管盖顶端设有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0.1mm~1.5mm。
优选地,所述透明管为塑料透明管。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使用吸耳球可以较好地控制吸蜂的力度,操作简单,能有效减少对寄生蜂虫体的损伤,提高人工收取和转移过程中寄生蜂的存活率,该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均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部件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容易组装,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的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1,包括吸耳球2、透明管3以及细纱网4,所述吸耳球2包括嘴部5,所述透明管3套于所述嘴部5,所述细纱网4包裹于所述嘴部5。使用吸耳球2可以控制吸蜂的力度,操作简单,吸耳球2本身吸气较为缓慢,可有效减少对寄生蜂虫体的损伤,提高在试验操作时人工转移过程中寄生蜂的存活率,该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1均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部件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容易组装,成本较低。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管3包括管盖6,所述管盖6与所述透明管3可拆卸连接,所述管盖6顶端设有透气孔7。吸取寄生蜂进入透明管3后,可通过管盖6盖紧透明管3,防止寄生蜂逃逸,转移时打开管盖6即可,管盖6顶端设置透气孔7,起到透气的作用,进而提高寄生蜂的存活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纹8连接。管盖6通过螺纹8与透明管3连接,通过旋转盖紧或打开管盖6,操作简单。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大部分寄生蜂虫体的长度均大于0.1mm,所述透气孔7的直径设为0.1mm,以防止寄生蜂逃逸。当需要转移的寄生蜂虫体长度较大时,可将透气孔7的直径设为0.5mm或者1.5mm,具体由寄生蜂虫体的长度而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管3为塑料透明管。塑料透明管为软性管,相对现有技术中的玻璃管,在转移时减少对寄生蜂虫体的损伤,有效提高寄生蜂的存活率。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1,使用吸耳球2可以较好地控制吸蜂的力度,操作简单,能有效减少对寄生蜂虫体的损伤,提高人工收取和转移过程中寄生蜂的存活率,该寄生蜂成蜂转移装置1均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部件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容易组装,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27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钓鱼毯
- 下一篇:养殖业用可降低水硬度的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