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压力冲击型多头泵引流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2472.6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7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N13/00 | 分类号: | F16N13/00;F16N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压 冲击 多头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套,尤其涉及一种抗压力冲击型多头泵引流套。
背景技术
多头泵是由端盖、泵体、柱塞、偏心曲轴杆、支承轴承、旋转轴承、进油口、出油口组成,端盖固定在泵体上,柱塞由柱塞体、柱塞杆构成,柱塞体安装在泵体内,柱塞杆一端插入柱塞体,另一端连接旋转轴承,柱塞杆上有弹簧,柱塞体内有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支承轴承将曲轴固装在泵体内,曲轴的偏心曲轴杆上装有套圈,并连接旋转轴承,曲轴的另一端有平键和联轴器,偏心曲轴杆上径向安装柱塞。不需要前给泵供油,靠径向柱塞运动,产生均匀的供油泵量,并保证了很好的静压效果。
多头泵使用多供油点的供油方式。这种供油方式及油泵已广泛应用到重型机床的静压导轨上,使原来所采用的单泵供油方式获得新的发展和应用。多供油点的供油方式是一种恒流的供油方式,通过使用多头泵来保证每个供油点的供油量完全一致。采用多头泵供油的静压导轨可保证恒定的油膜,油压随不同的负载可自动调节,因此不论工件的轻重如何,均能获得稳定的加工精度。
现有的多头泵的供油孔都是都是直线形的,从多头泵中压出的油有很大的冲击力,供油压力变化大,导致静压导轨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出现波动问题,容易致使产品的加工精度出现误差,使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需要进行返工修复,甚至导致整个或整批产品出现批量报废,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多头泵供油时冲击力大,容易导致静压导轨设 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出现波动问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压力冲击型多头泵引流套。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抗压力冲击型多头泵引流套,包括有引流套;在所述的引流套内部设置有压油腔,在所述的引流套上设置有S形引流孔,在所述的引流套外圆周面设置有出油连接口,所述的S形引流孔的出口端与出油连接口相连接;所述的S形引流孔的进口端与所述的压油腔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引流套上沿圆周方向均匀的设置有3至12个所述的S形引流孔;所述的S形引流孔的S形由两个等半径的半圆弧连接构成。
优选地,所述的S形引流孔的圆弧半径为所述的压油腔的内部直径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倍,此时抗冲击效果最好。
工作原理:机油进入压油腔内,经压油腔内部结构,机油压入引流套上设置的S形引流孔,从S形引流孔的进口端压入的机油,经S形引流孔的缓冲降低了供油的冲击力,然后经S形引流孔的出口端流出。经S形引流孔的出口端流出的机油流入到出油连接口中,供给到静压导轨设备的各个需油点中。
在引流套上沿圆周方向均匀的设置有3至12个S形引流孔,每个S形引流孔的流量一致,各个S形引流孔之间的流量互不干扰,而且S形引流孔的S形由两个等半径的半圆弧连接构成,极大地降低了机油的冲击力。
在引流套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3至12个S形引流孔的圆弧半径为压油腔的内部直径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倍,此时抗冲击效果最好。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抗压力冲击型多头泵引流套,具有S形引流孔, 能够降低多头泵供油时的冲击力,可以实现对运行过程中的静压导轨设备的良好润滑,避免静压系统的失效,可靠性好,维修装配简单,并且每个S形引流孔的流量一致,各个S形引流孔之间的流量互不干扰,保障了静压导轨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使静压导轨设备运行的更加稳定可靠,而且本引流套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压油腔,2-引流套,3-S形引流孔,4-出油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抗压力冲击型多头泵引流套,如图1所示,包括有引流套2;在所述的引流套2内部设置有压油腔1,在所述的引流套2上设置有S形引流孔3,在所述的引流套2外圆周面设置有出油连接口4,所述的S形引流孔3的出口端与出油连接口4相连接;所述的S形引流孔3的进口端与所述的压油腔1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未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2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