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室内外接触线衔接与隔离设备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1406.7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2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英;李彦华;李耀忠;何遂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华创交大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0 | 分类号: | B60M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外 接触 衔接 隔离 设备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索悬挂固定结构,具体为一种用于室内外接触线衔接与隔离设备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钢索悬挂固定结构主要应用于电气化铁路机车库的室内外接触线衔接与隔离设备,起到设备固定平衡受力,减少固定件制造费用和减少对库内其他设备的位置干扰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都先在建筑承重立柱上固定大型安装钢架然后再安装固定设备;对于钢结构建筑,此方案到是简单,只需将安装钢架焊接到房屋立柱上,但现场制造成本较高;而对于混凝土结构,就较麻烦,需要增加安装钢架所需受力立柱和横梁,增加房屋成本,此外大型安装钢架的体积和重量也给最后固定带来麻烦,固定装置固定完成设备后,在进行调节较为困难,需要重新拆装固定,整个过程比较麻烦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外接触线衔接与隔离设备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室内外接触线衔接与隔离设备的固定装置,包括右拉线、左拉线、固定件及墙面斜拉悬挂线,所述固定件设置在设备的下部,所述右拉线及左拉线分别与固定件连接并形成“V”形结构,所述墙面斜拉悬挂线与设备的上部连接,所述右拉线与预埋件第一连接,所述右拉线设置调节器第一及绝缘子第一,所述左拉线与预埋件第二连接,所述左拉线设置调节器第二及绝缘子第二,所述墙面斜拉悬挂线与预埋件第三连接,所述墙面斜拉悬挂线设置调节器第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拉线、左拉线及墙面斜拉悬挂线为涂塑钢丝绳或镀锌钢丝绳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易制作和调整,该装置的组成各部件都体积小,制作简单,并且设计有调节器,对安装尺寸无苛刻要求,便于调整;
(2)制造成本低,省略了大型安装钢架,减少了制造和安装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右拉线,2、左拉线,3、墙面斜拉悬挂线,4、固定件,5、设备,11、预埋件第一,12、调节器第一,13、绝缘子第一,21、预埋件第二,22、调节器第二,23、绝缘子第二,31、预埋件第三,32、调节器第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一种用于室内外接触线衔接与隔离设备的固定装置,包括右拉线1、左拉线2、固定件4及墙面斜拉悬挂线3,所述固定件4设置在设备5的下部,所述右拉线1及左拉线2分别与固定件4连接并形成“V”形结构,所述墙面斜拉悬挂线3与设备5的上部连接,所述右拉线1与预埋件第一11连接,所述右拉线1设置调节器第一12及绝缘子第一13,所述左拉线2与预埋件第二21连接,所述左拉线2设置调节器第二22及绝缘子第二23,所述墙面斜拉悬挂线3与预埋件第三31连接,所述墙面斜拉悬挂线3设置调节器第三32。所述右拉线1、左拉线2及墙面斜拉悬挂线3为涂塑钢丝绳或镀锌钢丝绳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安装设备时,先将设备固定在墙壁上,然后分别通过右拉线、左拉线及墙面斜拉悬挂线固定,这样在设备下部右拉线及左拉线就形成一个“V”形结构,通过调整调节器第一及调节器第一,将设备下部的拉力分成两个作用在墙面的力,减小了设备固定点在墙壁上的力;再通过调整调节器第三使设备保持平衡,形成一个立体的三角形结构,右拉线、左拉线及墙面斜拉悬挂线形成的各分力点均匀承受设备自重和设备下部的外力,平衡了整个设备对墙壁的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华创交大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兰州华创交大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1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