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防冲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6688.1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6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薛俊华;唐春安;余国锋;周伟;段昌瑞;刘超;任波;邓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黄健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防冲锚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锚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矿用防冲锚杆。
背景技术
当煤矿井下冲击地压发生时,岩层应力的释放会引起周边巷道围岩所受应力增大,通常采用锚杆作为煤矿的巷道支护,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
现有的锚杆结构,在冲击地压发生时,容易无法承受压力的突然增大而失效,甚至因为超过屈服应力而发生破断,导致失去支护的巷道围岩发生剧烈变形,对巷道产生较大破坏而无法正常使用,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大多从改善锚杆杆体力学性能入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新型的锚杆杆体材料,但对冲击地压造成的危害并没有较大缓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矿用防冲锚杆,以对冲击地压产生的围岩应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散和释放,延长锚杆寿命,保证巷道在受冲击地压时的正常使用,确保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矿用防冲锚杆,包括:杆体和让压结构;所述杆体的一端锚固在矿井的围岩的预设钻孔中,所述让压结构通过所述杆体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杆体上,且所述让压结构与所述围岩的表面贴合;所述让压结构用于分散和释放所述围岩中因为冲击地压产生的围岩应力。
进一步的,所述让压结构包括:托板和缓冲套;所述托板的一侧与所述围岩的表面贴合,所述缓冲套的一端与所述托板的另一侧接触,所述缓冲套的另一端通过套接在所述杆体上的垫板和螺母固定。
优选的,所述缓冲套为橡胶材质,且沿所述杆体方向呈齿状结构,以实现沿所述杆体方向的伸缩。
优选的,所述托板为钢材材质。
可选的,所述杆体通过树脂锚固剂锚固在所述预设钻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矿用防冲锚杆,防冲锚杆的让压结构从解决造成危害的源头(即围岩应力)出发,对冲击地压产生的围岩应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散和释放,减小围岩变形破坏,最大限度地保证巷道在受冲击地压时的正常使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同时可缓解锚杆承受的应力,避免锚杆发生破断而失效,延长锚杆寿命,为企业节约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用防冲锚杆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矿用防冲锚杆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矿用防冲锚杆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矿用防冲锚杆实施例二的缓冲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用防冲锚杆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冲锚杆可以包括:杆体11和让压结构12;所述杆体11的一端锚固在矿井的围岩的预设钻孔中,所述让压结构12通过所述杆体11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杆体11上,且所述让压结构12与所述围岩的表面贴合;所述让压结构12用于分散和释放所述围岩中因为冲击地压产生的围岩应力。
当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如果围岩的强度适应不了集中的过高应力而突发的失稳破坏即为冲击地压。冲击地压发生时,岩层应力释放使附近巷道的围岩应力突然增大,围岩即发生较大变形。本实施例中,防冲锚杆的让压结构从解决造成危害的源头(即围岩应力)出发,对冲击地压产生的围岩应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散和释放,减小围岩变形破坏,最大限度地保证巷道在受冲击地压时的正常使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同时可缓解锚杆承受的应力,避免锚杆发生破断而失效,延长锚杆寿命,为企业节约成本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6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平轮盘拉杆连接结构
- 下一篇:锚固剂推送导管及推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