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取样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3002.3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9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邹捷;张健;杨浩;徐福昌;陈博;张云;南玲昆;吴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6501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物取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样工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取样管来采集矿物样品,现有的取样管上设有取料口,将取样管插入料堆中,在物料充满管内后拔出,拔出后通过敲打管壁将管内样品抖放于盛样器皿中。上述取样存在如下问题:1、取样管插入料堆时,物料从上往下压入管内,取样管全部埋入料堆时管内就已充满物料,导致深层的物料不能进入取样管,所采取的样品不具备完全的代表性;2、取样管的开槽为开放式,导致取样管的插入阻力大,不容易插到料堆深层;3、对流动性较好的物料进行取样时,拔出取样管时物料容易从取样口流出。因此,如何能够使采取的样品更具代表性,并且操作方便,不受物料性质的限制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取样均匀、便于操作的取样工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样工具包括:外壳以及内壳,所述内壳的底端和所述外壳的底端封闭,所述内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的周壁上设有第一取样口,所述内壳的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取样口,所述内壳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外壳内,以使所述取样工具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取样口和所述第二取样口相通,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取样口和所述第二取样口完全错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样工具,不仅取样均匀,而且取样阻力小,取料不受物料限制。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取料工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第一倒料口,所述容纳腔的顶部敞开形成第二倒料口,所述第一倒料口与所述第二倒料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周壁为圆柱形,所述外壳的底部为锥形,所述底部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周壁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周壁为圆柱形,所述内壳的底壁与所述内壳的周壁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顶部具有伸出所述外壳的伸出部。
优选地,所述伸出部上设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第一取样口为腰形孔且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取样口为条形孔且沿所述内壳的轴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取样口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取样口的中心线共线且沿轴向方向,所述第二取样口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取样口沿周向分布,所述内壳旋转至不同角度时,各个所述第二取样口依次与全部的所述第一取样口相对应。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取样口与全部的所述第一取样口相对应时,所述第一取样口沿径向方向的投影均落入所述第二取样口沿径向方向的投影内。
优选地,所述内壳还包括紧固套,所述紧固套外套在所述内壳的周壁上,所述紧固套与所述内壳的周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壳还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外壳的周壁连接,且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取样孔上方,所述外壳上位于所述止挡部上方的部分形成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间隙中,所述止挡部对所述紧固套形成沿轴向方向的限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样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样工具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断面图;
图4是图2的B-B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样工具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5的D-D断面图。
附图标记:100-取样工具,10-外壳,11-外壳的周壁,12-第一取样口,13-第一倒料口,14-底部的侧壁,15-定位槽,16-止挡部,17-支撑面,20-内壳,21-容纳腔,22-内壳的周壁,23-第二取样口,24-第二倒料口,25-内壳的底壁,26-伸出部,27-把手,28-定位部,29-紧固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根据图1-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样工具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3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绒棉种加工生产线实时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火焰观察窗的孔探仪堵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