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1931.0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7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萌;曹阳;孙倩;李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8 | 分类号: | A61M16/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利泽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2 | 代理人: | 贾晓玲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气管套管与输氧管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在给气管切开的病人吸氧时,必须要将插入的输氧管进行固定,一般都是采用胶布进行固定,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实施起来却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引起脱落,易滑入气管套管内,加重患者感染。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的连接装置,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将气管套管和输氧管连接固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并且可以有效阻止细菌经气管套管进入病人体内,安全、卫生、减少感染机会;降低了医护人员的负担。
为达成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装置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本体呈空心圆柱状,连接装置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片,连接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本体盖,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盖上开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输氧管连接头连通,所述滤片包括以下层结构:第一层为活性炭过滤层,第二层为过滤网层。
所述连接装置本体底部的直径<气管套管的末端口直径,连接装置本体中部的直径=气管套管的末端口直径,连接装置本体顶部的直径>气管套管的末端口直径。
所述连接装置本体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手持装置。
所述输氧管连接头上活动连接有密封塞。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将气管套管和输氧管连接固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并且可以有效阻止细菌经气管套管进入病人体内,安全、卫生、减少感染机会;降低了医护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连接装置本体呈空心圆柱状,连接装置本体的底部7固定连接有滤片2,连接装置本体的顶部9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本体盖3,连接装置本体盖3上开有一通孔,通孔与输氧管连接头4连通,滤片2包括以下层结构:第一层为活性炭过滤层5,第二层为过滤网层6,由于有滤片2的存在,当医护人员将输氧管从连接装置本体拔下来时,空气中的细菌不会进入病人气道内,同时滤片2也起到减轻气道内水分流失的,保持气道湿润的作用。连接装置本体底部7的直径<气管套管的末端口直径,连接装置本体中部8的直径=气管套管的末端口直径,连接装置本体顶部9的直径>气管套管的末端口直径,使连接装置本体与气管套管紧密配合。连接装置本体顶部9两侧固定连接有手持装置1。输氧管连接头4上活动连接有密封塞10。
使用时,只需将输氧管固定在输氧管连接头上,然后将连接装置本体放置在气管套管的末端口即可。
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实用新型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改进及故意变劣等行为,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1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