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窗连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0274.8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荣;沈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济智能门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11 | 分类号: | E05F15/611;E05C17/32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8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窗 连杆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窗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平开窗、上悬窗以及下悬窗的窗扇均通过滑撑铰链连接在窗框上,平开窗、上悬窗以及下悬窗各具优点,被广泛在住宅、商务办公楼、仓库、工厂等建筑使用。但目前大部分平开窗、上悬窗以及下悬窗还都是手动进行开启和关闭,如果窗扇安装的位置较高、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启闭很不方便。
在现有的电动开窗锁窗系统中,是通过电动开窗机驱动连杆机构来实现窗扇的开闭。但现有的连杆机构只能实现窗扇的开闭,如果要锁窗,必须还要借助另外一个电机来驱动锁点,这就是使得电动开窗锁窗系统非常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窗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只需要一个电机就能实现开、关窗扇和锁窗两种动作,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窗连杆机构,包括路轨、连杆组件,所述路轨上设置有路轨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轨上开设有异形导向长槽,所述异形导向长槽具有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所述路轨滑块上具有运动轨迹重合第一平直段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之间具有过渡段。
所述第二平直段与第一平直段平行,所述过渡段垂直地连接于第二平直段与第一平直段首尾之间,并圆弧过渡。
所述第二平直段与第一平直段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过渡段连接于第二平直段与第一平直段之间并呈拱形。
所述路轨滑块一端的边侧向外延伸有一L形挂钩,并与该L形挂钩共同界定出所述第一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传动杆,所述连杆是包含短杆和长杆的弯曲杆,所述短杆的端头与路轨的端头铰接,所述长杆的端头连接有连杆滑块;所述传动杆一端铰接在路轨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短杆与长杆的结合处。
所述路轨上还设有第一缺口到达第一平直段终点位置时固定路轨滑块的自锁机构。
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固定块、具有长柄的挂钩、弹簧以及固定在路轨滑块的第一缺口前方的定位柱;所述固定块固定在路轨的另一端且位于异形导向长槽的前方;所述挂钩的中部具有钩槽,挂钩的从端头到钩槽依次为导向坡面、平滑面;挂钩的根部铰接在固定块上,弹簧一端固定在长柄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上位于挂钩上方的位置;所述弹簧的自然状态使得挂钩横向设置在路轨上且挂钩的端头略在第一平直段的终点位置后方,导向坡面位于第一平直段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开窗连杆机构在使用时,将电动开窗机的拨杆穿过路轨的第一平直段设置在路轨滑块的第一缺口上,通过驱动拨杆带动路轨滑块沿第一平直段移动可以实现窗扇的开闭,当拨杆从第一平直段进入过渡段,拨杆会从路轨的第一缺口脱离,然后进入第二平直段,在拨杆进行第二平直段后又可以驱动位于第二平直段位置的其它被动件,如锁窗装置的码仔,从而实现利用一个电机就能进行开、关窗扇和锁窗两种动作,不仅动作可靠,而且简化了开窗锁窗系统的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实施例1的电动开窗锁窗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动开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动开窗机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图3中A-A剖面示意图;
图4-1为图4的局部示意图;
图4-2为电动开窗机和手动开窗手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B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C剖面示意图;
图7为开窗连杆机构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开窗连杆机构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电动开窗机与开窗连杆机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锁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拨杆到达第一平直段终点位置时的自锁机构示意图;
图14为拨杆进入码仔的第二缺口时的自锁机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的路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开窗连杆机构应用在电动开窗锁窗系统上,为更清楚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整个电动开窗锁窗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济智能门窗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济智能门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2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