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诱杀蓟马的蔬菜吊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8314.5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6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桑毅振;胡永军;黄美丽;桑毅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16 | 分类号: | A01M1/16;A01G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杀 蔬菜 吊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光温室蔬菜吊绳,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诱杀蓟马等缨翅目害虫的蔬菜吊绳,属于蔬菜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用吊绳吊蔓是不可缺少的管理环节。为了防止勒伤植物茎蔓,多数菜农已将传统的细塑料吊绳改为宽幅尼龙布条吊绳。蓝板诱杀蓟马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在日光温室中已广泛应用。未见蔬菜吊绳与色板二者组合应用的文献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一种诱杀蓟马的蔬菜吊绳,有利于实现日光温室蔬菜吊蔓栽培的同时,又能诱杀蓟马等缨翅目害虫,实现了吊蔓和害虫绿色防控的有机结合。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诱杀蓟马的蔬菜吊绳,所述吊绳为一条蓝色丝光尼龙布条,布条中间为粘虫区,两端为非粘虫区,粘虫区的双面均为涂有粘虫粘胶剂的粘虫带层,且粘虫带层各贴合一层离型膜。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布条长180-200cm,宽1.2-1.5cm,厚0.10-0.12mm。
进一步地,所述粘虫区长100-120cm,两端非粘虫区等长,长度均为30-50cm。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面粘虫带层上的离型膜隔断成三等份。
进一步地,所述布条的额定载荷为5-10kg。
进一步地,所述离型膜为生物可降解膜。
吊蔓后,将吊绳上的离地面最近的离型膜揭掉,即可诱杀害虫。随着作物植株龙头不断升高,可依次揭掉中间的离型膜和最上面的离型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该吊绳有利于实现日光温室蔬菜吊蔓栽培且避免勒伤茎蔓的同时,又能诱杀蓟马等缨翅目害虫,实现了吊蔓和害虫绿色防控的有机结合。
(2)该吊绳诱杀蓟马等缨翅目害虫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少用药,化学农药用量可减少60%左右。
(3)该吊绳两端不涂胶,便于捆绑操作,中间双面涂胶,双面诱杀,且操作方便,吊蔓后去掉离型膜即用,省时省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蔬菜吊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蔬菜吊绳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布条,2-粘虫区,3-非粘虫区,4-粘虫带层,5-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核心内容。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诱杀蓟马的蔬菜吊绳,所述吊绳为一条长180-200cm、宽1.2-1.5cm、厚0.10-0.12mm以及额定载荷为5-10kg的蓝色丝光尼龙布条1,布条中间为粘虫区2,粘虫区2长100-120cm,两端为非粘虫区3,两端的非粘虫区3等长,长度均为30-50m,粘虫区2的双面均为涂有粘虫粘胶剂的粘虫带层4,且粘虫带层4各贴合一层离型膜5,每一层的离型膜5隔断为三等份,三等份之和等于粘虫区2之长,离型膜5为生物可降解膜。吊蔓后,将布条1上离地面最近的离型膜5揭掉,即可诱杀害虫,随着作物植株龙头不断升高,可依次揭掉中间的离型膜和最上面的离型膜。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未经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83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