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径向剖分两端支撑式两级化工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4492.0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3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丁垣利;王成;薛开勇;沈雪梅;李艳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06 | 分类号: | F04D1/06;F04D29/42;F04D29/20;F04D29/22;F04D29/046;F04D29/58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两端 支撑 两级 化工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剖分两端支撑式两级化工离心泵。
背景技术
目前,泵的种类很多,根据性能要求和用途的不同,具体结构也不同。径向剖分两端支撑式两级化工离心泵是其中的一种,其主要由泵体、泵盖、轴、叶轮、轴承体、机械密封等部件组成,但现有的技术中泵体大多都是级间带隔板结构,不易拆卸,轴承使用寿命短,更换比较频繁等难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因此应对现有径向剖分两端支撑式两级化工离心泵的结构形式、叶轮的定位方式及轴承体部件进行改进,才能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造型美观、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维修方便的径向剖分两端支撑式两级化工离心泵,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煤化工装置及其它场合用于输送高温、中高压工况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现有的同类泵包括泵体、泵盖、轴、叶轮、驱动端轴承体及非驱动端轴承体,叶轮置于泵体内的轴上,在伸出泵体的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泵盖相连的驱动端轴承体和非驱动端轴承体,伸出驱动端轴承体的轴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泵体径向剖分,两端支撑;泵的两端均有泵盖,泵的叶轮分别由泵的两端装入。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为,次级叶轮的轴孔与轴之间为锥孔配合,次级叶轮与轴之间有锁紧螺套轴向定位,锁紧螺套与轴之间用螺钉固定;首级叶轮采用分半卡环加卡环固定环进行轴向定位;泵驱动端轴承采用一列深沟球轴承,非驱动端轴承采用两列角接触球轴承,在轴承体润滑腔下方的轴承体上设有水冷却腔,水冷却腔的进、出口分别连接冷却水进口接头和冷却水出口接头。
所述的轴承体与泵体之间装有隔热风扇,在轴承体的前、后轴孔处设置有轴承隔离器。
所述的轴承体上设置有散热筋片。
所述的非驱动端的轴头上设有风扇,风扇外的非驱动端轴承体上设有风扇罩。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双泵盖结构,叶轮分别由泵的两端装入,次级叶轮与泵轴间采用锥孔配合,并采用锁紧螺套定位,结构简单,装配、拆卸也方便简单。
2.在轴承体润滑油腔外增设水冷腔,有效的降低润滑油的温度,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3.在轴承体与泵体之间设有隔热风扇,有效的降低输送高温介质时介质温度对轴承体的影响。
4.在非驱动端轴承体上设有冷却风扇,并在轴承体上设置有散热筋片,使轴承充分降温。
5.角接触球轴承成对安装,均匀的承受轴向力,深沟球轴承用于承受径向力,从而使泵的定位可靠、运行平稳且无轴向窜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用化程度较高,使整泵在高温、高压、重载条件下运行稳定、可靠,便于维护,提高了泵的使用寿命,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煤化工装置及其它场合用于输送高温、中高压工况的使用条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左视图。
图中:1.轴承体,2.非驱动端泵盖,3.螺钉,4.叶轮密封环,5.壳体密封环,6.密封垫,7.首级叶轮,8.键,9.中间衬套,10.壳体密封环,11.叶轮密封环,12.次级叶轮,13.密封垫,14.驱动端泵盖,15.锁紧螺套,16.螺钉,17.轴,18.机械密封,19.叶轮密封环,20.壳体密封环,21.键,22.中间轴套,23.泵体,24.分半卡环,25.卡环固定环,26.连接螺栓,27.起盖螺钉,28. 隔热风扇,29. 轴承隔离器,30. 角接触球轴承,31. 非驱动端轴承体,32. 风扇,33. 风扇罩,34. 深沟球轴承,35. 驱动端轴承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4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