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清扫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2642.4 | 申请日: | 2015-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8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念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念新 |
主分类号: | E01H1/04 | 分类号: | E01H1/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清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清扫设备,具体为一种垃圾清扫车。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垃圾(包括自然垃圾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需求日益丰富,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不管是道路上还是草坪中,如果不进行定时清扫,垃圾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
为应对日益增加的垃圾,垃圾清扫车的投入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在目前,现有的垃圾清扫车都是气吸式结构,即采用风机结合吸管的结构,利用风机运转使吸管产生超强吸力而将垃圾从地上吸起来并送往垃圾桶,该结构设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几点不足:一、风机的能耗很高,使得垃圾清扫车的运行成本比较大;二、工作中产生的扬尘和噪音都比较大,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也会对作业人员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三、为使吸管获得足够的吸力,其整个口径就不能作的太大,而这一方面降低了垃圾的吸入效率,同时那些比较长的硬性垃圾(如树枝等)会堵塞吸管而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垃圾清扫车,其具有能耗低、扬尘少和清扫效率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清扫车,包括车架和前后轮,车架上设有清扫装置和一垃圾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中间倾斜设置一送料通道,送料通道的下方进口侧设有一集料斗,集料斗的头部朝前且其高度逐渐降低并贴近地面,送料通道的上方出口与垃圾收集箱连通;所述清扫装置包括一大清扫滚刷和一循环输送带,其中的大清扫滚刷横向安装在所述集料斗前方,所述循环输送带安装在输送通道中,循环输送带上等间隔布局设置有多个上料挡板。
进一步的,上述各上料挡板与循环输送带移动方向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的,上述大清扫滚筒通过皮带由动力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上述循环输送带的两端分别设有输送带驱动轮和输送带从动轮,其中的输送带驱动轮通过皮带由动力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上述车架前侧底部间隔布局设有两盘刷。
进一步的,上述垃圾清扫车中设置有燃油发电机,燃油发电机产生的电力为垃圾清扫车中各电机的运转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清扫装置采用输送带结合上料挡板的结构,其去除了传统清扫车中高能耗的风机,可比现有清扫车降低一半以上的能耗。
同时本清扫装置在工作中无需超强的吸力,不会产生气压差,工作中产生的扬尘和噪音都很少,具有环保卫生的特点,其运行不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实质影响,也能有效提升作业者的工作舒适性,身心健康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以上运行中的输送带宽度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大处理,其最大宽度可做到接近车架宽度,不仅能有效提升垃圾清扫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对于那些粗大树枝等硬性垃圾也能进行清扫,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垃圾清扫车,包括车架1、前轮11和后轮12,车架1上设有清扫装置和一垃圾收集箱3。
所述车架1中间倾斜设置一送料通道13。送料通道13的下方进口侧设有一集料斗4,集料斗4的头部朝前且其高度逐渐降低并贴近地面。送料通道14的上方出口与垃圾收集箱3连通。
所述清扫装置包括一大清扫滚刷21和一循环输送带22。
其中大清扫滚刷21横向安装在所述集料斗4前方,其通过皮带211由动力电机5驱动,在工作中大清扫滚筒21的不停滚动可将地面的垃圾不断的扫往集料斗4内。
所述循环输送带22安装在输送通道13中,循环输送带22的两端分别设有输送带驱动轮221和输送带从动轮222,其中的输送带驱动轮221通过皮带223由动力电机5驱动。循环输送带22上等间隔布局设置有多个上料挡板224,各上料挡板224与循环输送带22移动方向的夹角为30°~60°,且其最佳角度为45°,当然,在实际中应当根据需要选定相应大小的夹角角度。
此外,为便于垃圾的聚拢清扫,所述车架1前侧底部间隔布局设有两盘刷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念新;,未经郑念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2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