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脚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0574.8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3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尤晓静;顾伟;王海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C16/02 | 分类号: | A47C16/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7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脚靠。
背景技术
不管是在汽车里,还是在家庭睡觉的时候,都可以用到脚靠。由于睡觉的时候,睡姿不好容易引起疾病,如果睡觉者的身体及腿部能够充分伸展及放松,乘坐者较不易感到疲劳。
然而,即便已经具备宽敞的车室空间,但不同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身高及脚长,如果能提供一脚靠垫装置供其踩踏,并可进一步依照个人需要或使用习惯改变或调整脚靠垫的角度,将能提供更为舒适及体贴的乘车环境。
目前,缺乏一种稳定性好的脚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的脚靠。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靠,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杆组件;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为PVC材质;所述连杆组件通过紧固件与顶板相连接;
所述连杆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与紧固件相适配,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底板的宽度为60cm,长度为45cm;所述顶板通过连杆组件与底板相连接;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为45-60cm。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与螺栓相适配,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通过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脚靠还包括一主板,该调节器固定于该主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脚靠还包括一固定支架,该主板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脚靠还包括一加强杆,连接于该固定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在第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顶板并在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外壳的一个或多个连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一组上连杆和一组下连杆,其中,所述上连杆在上枢转点枢转连接至所述顶板并进一步在中间枢转点连接至所述下连杆;并且其中,所述下连杆在下枢转点枢转连接至所述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海绵。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脚靠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的直接接触面使用挂胶布海绵填充,舒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顶板;2底板;3连杆组件;4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具体描述,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靠,包括顶板1、底板2和连杆组件3;所述顶板1上设置有外壳4,所述外壳4为PVC材质;所述连杆组件3通过紧固件与顶板1相连接;
所述连杆组件3上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顶板1上设置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与紧固件相适配,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底板的宽度为60cm,长度为45cm;所述顶板1通过连杆组件3与底板2相连接;所述底板2与顶板1之间的距离为45-60cm。
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与螺栓相适配,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通过螺栓相连接。
所述脚靠还包括一主板,该调节器固定于该主板上。
所述脚靠还包括一固定支架,该主板固定于该固定支架上。
所述脚靠还包括一加强杆,连接于该固定支架。
所述连杆组件3包括在第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顶板1并在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外壳的一个或多个连杆。
所述连杆组件3包括一组上连杆和一组下连杆,其中,所述上连杆在上枢转点枢转连接至所述顶板并进一步在中间枢转点连接至所述下连杆;并且其中,所述下连杆在下枢转点枢转连接至所述顶板。
所述外壳4内设置有海绵。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法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是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05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