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拖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60303.2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3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性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性霞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阮帆 |
地址: | 3175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拖网板。
背景技术
单拖网板的作用是:连接渔网的两端,单只船在拖动拖网板时,使渔网张开进行捕鱼。
目前,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渔船用拖网板,授权公告号CN 201619670U,它包括主体板及位于主体板两侧的上接板和下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板沿着长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一道供水流通过的分水通道,其附图中公开了常见的拖网板的结构,主板体前面中心梁摇臂连接渔船拖网绳索,反面连接拖网,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如下缺陷:一般摇臂直接固定在中心梁进行焊接,因此无法进行调节,在不同水流、海底面状态如泥巴地、沙地等下,主板体产生倾斜仰起或趴下,渔网便无法完全打开,导致捕鱼效果很差或根本没有效果,渔民必须将这样的拖网板送回岸上,将系船缆板的位置重新进行调节焊接,这一来一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错过了捕鱼的最佳时机,直接影响到了渔民的经济收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拖网板,它无需送回岸上调整,单拖网板拉上船上直接进行调整重心,从而使单拖网板在水中一直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渔网打开彻底,达到最高的捕鱼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单拖网板,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板体的中心梁上通过若干个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有可改变板体重心的调节板,调节板上铰接有可连接渔船拖绳的摇臂,所述的中心梁与调节板之间可拆卸地设有间距调整垫片,设置或取下间距调整垫片使调节板与中心梁的间距产生改变进而改变板体重心的位置。
在上述的单拖网板中,:位于板体重心位置的中心梁朝向板体上侧凹形成有固定凹槽,调节板设在固定凹槽内。
在上述的单拖网板中,板体的下侧边上包设有可与海底面接触的摩擦板。
在上述的单拖网板中,所述的若干个螺栓的数目为2~10个。
在上述的单拖网板中,所述的螺栓的数目为5个,其中一个螺栓设在调节板中心,位于该螺栓的左侧及右侧对称设有两个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效果是:
板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三种情况:
正常工作板体呈竖直状态;
板体趴下时,加入间距调整垫片至中心梁与调节板之间,使调节板相对中心梁向下移动,由于调节板及摇臂的下移,板体的重心下降,在杠杆原理下,板体上方接收水流的冲击力变大,水流力将板体仰翻回来,使板体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板体仰翻时,取下间距调整垫片,将中心梁与调节板拧紧,调节板朝中心梁移动,板体的重心上升,在杠杆原理下:板体下方接收水流的冲击力变大,水流力将板体翻回来,使板体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若是产生趴下或仰翻的情况,则将板体拉至船上,通过增减间距调整垫片调节板体的重心后,再将板体放入水中,即可使板体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2、本实用新型无需将板体送回岸上加工,直接在船上调整后,即可马上下水重新使用,操作效率高,避免了来回修整错过了捕鱼期,提高了捕鱼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适用的范围更广,不论水流、海底面状况等,均通过调节后使用,板体的实用性更高。
4、本实用新型调整板体重心的结构非常简单,仅仅是通过几个间距调节垫片即可完成,渔民非常容易上手操作,具有高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板体1、中心梁2、螺栓3、调节板4、摇臂5、间距调整垫片6、固定凹槽7、摩擦板8、浮箱9、配重箱10、备用间距调整垫片11、固定螺帽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单拖网板,包括板体1,板体的中心梁2上通过若干个螺栓3可拆卸地连接有可改变板体重心的调节板4,调节板上铰接有可连接渔船拖绳的摇臂5,所述的中心梁与调节板之间可拆卸地设有间距调整垫片6,设置或取下间距调整垫片使调节板与中心梁的间距产生改变进而改变板体重心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效果是:
板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三种情况:
正常工作板体1呈竖直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性霞,未经陈性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60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鱼竿
- 下一篇:一种波浪形甲鱼水蛭栖息架